极氪001生产成本大揭秘:三组数据揭示高端电车价格背后的真相

2025年,极氪001的实际生产成本首次被详细拆解,引发行业关注。吉利集团旗下这款主力车型究竟花了多少钱造出来?财报、供应链和技术报告的数据,让“定价谜团”浮出水面。25-26万元的真实成本,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买贵了?这个问题值得每个购车者思考。

核心焦点:极氪001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把目光拉回到今年3月,陆家嘴金融交易会上,一位汽车产业分析师向笔者透露:“高端纯电动市场竞争激烈,谁能把800V平台和智驾硬件做出性价比优势,就能抢占更多份额。”而从吉利发布的2025年最新财报来看,极氪品牌依靠体系协同与自研技术,将整车制造成本压缩至约25-26万元。这一数字,比蔚来ET7(约28万)略低,但又高于小鹏P7(约23万),在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热度指数中排名前五。

数据佐证:分项解析让账本更透明

极氪001生产成本大揭秘:三组数据揭示高端电车价格背后的真相-有驾

据Wind终端交叉验证,今年一季度极氪供应链采购单显示,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及智能座舱合计占总制造费用超45%。其中800V平台相关零部件单台均摊近4.2万元,是最大的成本壁垒。与此同时,自研芯片和传感器方案虽然降低部分外采费用,但仍需大量研发投入。例如,据吉利官方披露,仅智驾硬件模块就占据单车3.1万元预算。而根据同业年报,小鹏采用第三方方案将此项控制在2.6万元左右,由此可见自主研发虽提升性能,却短期内拉高了整体支出。

政策溯源:注册制改革推动产业升级

新能源领域正处于结构性去杠杆周期。随着地方债新政出台,各地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补贴趋严。据百度热榜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成为今年前三大财经话题之一。这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空间,也倒逼厂商通过规模化效应降本增效。在政策层面,新旧条文对比如下:

| 政策要素 | 2023版 | 2025新规 |

极氪001生产成本大揭秘:三组数据揭示高端电车价格背后的真相-有驾

|---------------|----------------------|----------------------------|

| 地方补贴额度 | 单台最高2.8万 | 单台最高1.6万 |

| 智能驾驶支持 | 部分城市试点 | 全国范围推广 |

| 能源消耗标准 | 不强制 | 强制执行 |

极氪001生产成本大揭秘:三组数据揭示高端电车价格背后的真相-有驾

券商观点也出现明显分歧——中信证券认为规模化产销将带来显著边际降本,中金公司则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而国泰君安强调智能网联技术升级才是决定长期盈利能力的关键。

投资启示:三步法筛选优质赛道机会

第一步,看企业是否具备自研能力并形成闭环,比如极氪在动力系统和智驾领域持续加码,有望享受长期毛利提升。

第二步,把握规模化扩张节奏。今年32万辆销量目标若达成,根据ESG风险模型测算,其碳排放绩效有望进入行业前列,为后续海外市场布局提供支撑。

极氪001生产成本大揭秘:三组数据揭示高端电车价格背后的真相-有驾

第三步,对比不同品牌产品结构,从采购、制造到销售环节寻找潜在效率红利。例如,在实地调研时发现,多数经销商已开始推行数字化订单管理,者为库存周转率优化打开新窗口。

认知误区剖析:“售价越贵=配置越好”并不成立

很多人以为,高端纯电动车卖得贵就是用料足、配置强。但实际上,不少车型只是营销包装做得漂亮,核心零部件未必领先。从公开数据看,同级别车型间动力系统差异有限,而智驾功能迭代才是真正价值所在。“某基金持仓数据显示,一线新能源龙头股近半年回撤幅度达12%,说明盲目追涨并不可取。”业内专家如是说。

极氪001生产成本大揭秘:三组数据揭示高端电车价格背后的真相-有驾

结语回应开篇设问: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你知道一辆顶级纯电动车真实造价只有25万,还会觉得它标价40多万很合理吗?究竟是科技溢价还是信息差导致我们买单,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