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终于把“人民的神车”五菱,和“运动小钢炮”名爵,拉到了一起,开出了海外首家联名体验中心。
8月25日,上汽集团官宣:旗下五菱、名爵双品牌海外首家联名体验中心在印尼雅加达正式开业,由中资入股的智和诚阿拉丁国际负责运营。这也是继智和诚今年正式登陆印尼汽车销售市场后开的第二家门店。
一句话,上汽在印尼的动作,不只是卖车,而是“扎根”。
我们得先搞清楚:什么叫“联名体验中心”?
简单来说,以前车企在海外都是单品牌4S店模式,卖车、维修、售后,一条龙服务。但“联名体验中心”更像是品牌集合+文化展示+本地化运营的综合体。它不仅卖车,还通过体验空间让消费者感受五菱的“实用亲民”和名爵的“年轻运动”。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纯粹的“出海展厅”,而是中资和印尼本土企业合资开设。运营方智和诚阿拉丁国际,就是中国的四川智和诚集团+印尼阿拉丁集团合资成立的。
什么意思?
上汽没有走“单打独斗”的老路,而是直接和当地巨头抱团,这意味着它在印尼的落地是真正的本土化。
为什么选择印尼?
这不是拍脑袋。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人口超2.7亿,年轻人多,消费升级快。最重要的是,印尼汽车市场长期被日系品牌霸占,尤其是丰田和本田。
对于五菱来说,印尼是最适合突围的地方。
你可能不知道,五菱早在2017年就进入印尼了,甚至还在当地建厂,推出了几款适应市场的MPV车型,比如五菱 Confero 和 Cortez。靠着“高性价比+本土化”,五菱在印尼卖得还挺不错,一度冲进了销量前十。
这次和名爵联名开体验中心,本质上是从“单点突破”到“品牌矩阵”,走得更深了。
我们对比一下国内和国外的车市。
在国内,车企卷到什么地步大家都清楚了:新能源车降价潮一波接一波,五菱宏光 MINI EV 从2.88万干到2万出头,名爵的燃油车优惠幅度动辄上万。国内市场大家拼的是“谁能活下来”。
但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车企的价格战还没蔓延过去,当地消费者觉得国产车性价比极高,甚至比日系车配置更好。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同样一辆车,在国内打价格战,利润薄如纸;到了印尼,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要“出海”,而且不是单纯出口,而是建厂、开店、扎根。
那问题来了:五菱和名爵,为什么要“联名”?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品牌互补。五菱的定位就是“人民的神车”,实用、性价比高,但缺少年轻化标签;名爵主打运动、潮流,有设计感,但在海外影响力不算太强。把两个品牌捆绑在一起,可以互相借势。
第二,降低成本。单品牌建体验中心,投入大、风险高。联名模式相当于资源共享,一套场地、两套品牌,一起分摊费用,还能提升消费者的到店率。
这就像你去商场,看到优衣库+星巴克组合,你可能会多停留一会儿。五菱+名爵在海外的组合,也有类似的逻辑。
不过,这事也不是没有争议。
很多人会问:国内价格战打得这么狠,车企利润都快干没了,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海外搞联名体验?
答案其实很现实:海外的钱比国内好赚。
在中国市场,大家都习惯了“多快好省”,车企只能不断降价、堆配置。但在印尼这种市场,消费者没那么挑剔,买车还看重“品牌”和“稳定性”。只要车不出大问题,价格合理,他们就觉得划算。
这也是为什么五菱在印尼能站稳脚跟。因为和本田、丰田比,五菱便宜一截;和印度的廉价车比,五菱配置又高一大截。这就是国产车在新兴市场的生存土壤。
我个人觉得,上汽这次搞“五菱+名爵联名”,其实是在试水一种全新的出海打法:不只是“卖车”,而是“卖品牌矩阵”。
你要知道,现在海外市场不是缺车,而是缺“中国汽车的认知”。很多外国消费者还停留在“国产车=便宜、质量差”的刻板印象里。单靠一个五菱很难改变,但如果再加上名爵这种有英伦血统、主打年轻的品牌,整体形象就更丰满了。
这就是“组合拳”。
当然,我也得说句实话:联名体验中心再漂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车能不能卖得动。
如果销量撑不起来,体验中心很可能会变成“面子工程”。更别说印尼市场虽然大,但消费能力有限,车价一旦超过一定门槛,很难跑量。
所以未来几年,五菱和名爵在印尼的表现,将直接决定这种模式能不能复制到其他国家。
写到这,我想抛几个问题,留给大家评论区讨论:
你觉得国产车出海,靠“联名体验中心”能改变外国人对中国车的刻板印象吗?
为什么中国车企在国内卷价格战,却愿意在海外投资体验店?这是聪明还是自毁?
五菱+名爵这种组合,在你眼里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
我个人的观点是:上汽这步棋很聪明,但这只是第一步。未来国产车能不能真正走向世界,不只是开几个体验店,而是要靠产品、服务和品牌认知的全面升级。
国内车企的海外故事,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