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敲锣声还没响,茶水间里已经炸开了锅——听说奇瑞这把铁饭碗,终于叩开了港交所的大门,说起来也怪有意思,咱们老百姓对汽车股票大多只“听说过”,亲戚朋友真正研究的还真不多,但和奇瑞真“打过照面”的人大抵数不清,不论是开过车、等过车,还是抢过便宜新能源双积分的,都少不了跟他扯上点关系。
所以眼下,奇瑞的名字又投到港股那片大海里,故事看似圆满,细扒扒是不是也有点“谜里谜外”?
首先一个让不少人挠头的问题是——奇瑞,为什么不是早几年上市,反而等到现在才“敲门”?
说真的,2024年的中国车圈,风云涌动局势一夜三变,有人刚“卷完价格”,转头又玩起“技术内卷”,新能源刚起势,老牌燃油还要跟上时代步伐,租辆共享单车都能蹭点创新概念,像奇瑞这样“年纪一大把”的老厂,反倒不像新贵那般激进,有点“蓄谋已久”的意思。
可回头一看,奇瑞“撒手锏”似乎不是天上掉的馅饼。
资料摊开,奇瑞2022年营收926个小目标,2023年硬生生拉到了1632亿,2024年更是飙到2699亿。
哎哟,这曲线图要让会炒股的表哥一瞧,非得惊呼“直上青天”不可。
但冷静下想想,你说赚的钱是不是就全变成自家金库小金猪了?
哪有那回事,懂内行的都清楚,车圈的现金流向来错综复杂,卖车的营收是一回事,扣掉成本、研发、渠道各种支出,最后净利润能有个零头就算真本事。
要说净利润,2024年奇瑞也确实有点让人眼前一亮,直接跳到143个小目标,据披露,2025年一季度单季净利润就有47亿,咱们小镇青年的创业梦加起来一年来无非凑个小数点后面。
这成绩单甩出去,多少有点“成色十足”。
那为什么这一代的奇瑞,偏要等到这个时间点,才拿实打实的成绩、带着更新到2025年一季度的数据,来叩上市大门?
其实这背后的“剧情反转”挺耐人寻味。
你看,去年奇瑞就递过表,结果呢,六个月没音信,上市申请“过期”了。
那段时间圈内人“赌局”可不少,有说港市行情冷淡,有猜监管政策变动,也有人分析奇瑞想再等等,把数据磨得更漂亮点。
反正,千言万语落到一句话:等到对的风口,比早两步抢跑更重要。
可能有人会好奇:奇瑞这次上市,要圈多少钱?
官方说法是,发行不超过7亿股,募集15亿到20亿美金,折算下来合117亿到156亿港币(具体汇率大家可以自己掐指算,小编数学一向不好),最后落到哪里,还得看市场脸色。
这些钱要用在哪?
说得挺满,研发新车型、升级智能化、扩产、抢市场,啥都有,尤其新能源——明摆着想赶这趟“汽车新四化”的末班车。
车圈混得好的,不止能造车,更得跟上潮流,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听起来就头大,花的钱却是真金白银的出血。
翻翻奇瑞最近三年啥风向变得快,最让人印象深不是营收飞跃,而是新能源的份额变化:
2022年,新能源还占比可怜,才13%,到了2023年竟然还掉到接近5%。但咱不能只盯着去年开倒车,2024年新能源一下子窜到22%,2025年一季度更直接飙到27%。
这节奏像极了打游戏“前期苟后期爆发”的打法,前两年装死养生,猛得一脚油门就冲上去了。
这招听着眼熟不?
有点像那些学霸,平时低调,考试前临门一脚全场亮瞎。
可反过来想,这种爆发式增长持续得了多久?
能不能一直“爽到底”,还是热一阵凉一阵,谁敢拍胸脯保证?
现在说销冠也不能不提一个字:出口。
奇瑞出口历史“老大哥”的地位,连着22年中国品牌第一。
2024年一年出口114万辆,2025年前8个月出口也破百万辆,其实这是个非常硬核的数字。
说出口,说白了,等于给中国汽车打了国际“外挂”,但出口高了能代表利润多吗?
未必。
熟悉外贸套路都明白,打拼新市场,门槛低支出的多,竞争价格战激烈。
抢到地盘可以,可是真金白银的利润,往往没有想象的丰厚。
这里蹦出来个问题——奇瑞靠出口拿到的销量,能不能持续变成稳稳的盈利?
尤其海内外都在卷,后续压力山大啊。
再聊一聊毛利这一项吧。
数据显示,奇瑞最近几年毛利率稳在13-16%之间,单看乘用车这块,贡献了大部分的毛利。
乘用车这部门在奇瑞的戏份,压根儿就没得说,基本上是主心骨,三年数据一摞,偏偏靠这块撑门面。
毛利不算高,和那些什么新能源新贵比起来也算不上顶流,但胜在“稳中求进”。
这个模式像不像咱们家里老一辈开的小生意,不一定暴涨暴富,但量大管饱。
说到这儿,有人会问,奇瑞这次募资真能让他一飞冲天,变成下一个车圈神话吗?
慢点儿,别着急下定论。
要知道,新能源的风口热得发烫,卷到现在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沾光。
你想想,比亚迪、特斯拉、理想他们那套打法,就是“量大+创新+品牌溢价”,奇瑞手头的一牌老本,能不能和他们硬碰,那得要时间来对比。
但别忘了,奇瑞也不是啥怕输的角色。
靠出口、靠渠道、靠自主品牌草根精神,一步一个小目标,过来人都知道这是苦熬出来的。
但又一句话,草根起家容易,转身升级难。
欧拉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跑得远。
中国车圈最大的魔咒就是“率先突围”和“永远领先”之间只能摘一个。
奇瑞能不能不做“过气网红”,而变成一代王者?
市场说了算。
等港股一上市,谁买单谁说话。
剩下的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最多就是“观望党”,等着看热闹,顺便跟人吹吹牛,谁哪年买的奇瑞是什么配置,谁当年差点摇号没买上,谁家娃开着下乡……
也有不少股民盯着港股的K线,琢磨着买不买,买多少,赌不赌,抄不抄底。
归根到底,这波操作更像一场大冒险。
有筹码,终归得下桌子上来搏一把;
没勇气的,喝点茶看看热闹,也未尝不是一桩人生乐事。
你说转型难吗,难;
你说钱多不多,真多;
可再多的钱花错了地方,见底也不是个让人笑的成绩。
反过来,奇瑞这步棋,落在大时代洪流中,正好赶上灵魂拷问:燃油车还能撑多久?
智能化下半场谁能笑到最后?
出口红利会不会被新政分食?
延伸点想,我们其实都像奇瑞,到了人生大关,抬头看是机会,低头看全是泥泞,不赌一把你都不知道底牌有多厚。
也许几年以后,这段历程会成为商业教材里的典型案例——“如何在罚站与冲刺之间找到大招”,也许不过就是港市风云里一片小浪花,一晃也没人再提。
但眼下,这个国产品牌的高光时刻,确实熠熠生辉。
那咱们闲聊了半天,你觉得奇瑞接下来的路会怎么走?
是借港股东风一路狂奔,还是会被市场的暗流拉着打个气喘不过来?
欢迎大伙在评论区留言,聊聊你最关心的新故事。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