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手里攥着十万块钱想买辆家用SUV,跟几年前比,那心态可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这个价位可能得在合资品牌的入门款里头挑挑拣拣,配置低得让人心酸,心里还总觉得国产品牌差了那么点意思。
但现在,情况早就变了,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不仅是站起来了,而且是站得又高又稳,反倒是以前那些加价都难买的德系、日系车,现在不降价都卖不动了。
在这个国产车全面开花的时代,有两个“老将”级别的选手,一直都是大家绕不开的选择,那就是吉利的博越和长安的CS75系列。
这两个车系,都是卖出了超过两百万辆的明星产品,在市场上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
最近,这两位老将都完成了升级换代,吉利推出了全新一代博越,长安这边则是第三代CS75PLUS,价格都瞄准了十万这个最主流的家用市场。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手里的十万块钱,投给谁才更划算,更能买到心坎里去呢?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对于很多对汽车不是特别了解的朋友来说,买车的时候最简单也最靠谱的方法,就是跟着大多数人的选择走。
销量高的车,往往意味着它的品质、可靠性都经过了市场的反复检验,大家用真金白银投了票,总归是错不了的。
从这个角度看,吉利博越和长安CS75PLUS都是尖子生。
不过,咱们得看到更深一层,就是在如今新能源车大行其道,很多燃油车都感到压力的时候,吉利博越系列在今年7月份,依然能卖出超过两万台。
这个成绩单的分量是很重的,它说明在燃油车这个领域,博越这块招牌在老百姓心中的认可度非常高,是经过了近十年时间考验的,品质和口碑都立得住。
所以,如果你的首要需求是“稳妥”和“放心”,那么博越系列长久以来积累的用户基础,确实给它加了不少分。
当然,群众基础是一方面,更实在的还是得看厂家给出的诚意,说白了就是看价格和配置。
这一点上,两款车的做法可以说是高下立判。
咱们先看长安第三代CS75PLUS,它的官方指导价是12.19万到13.99万元。
说句公道话,这个价格对比那些合资品牌的SUV,已经很有优势了。
但是,凡事就怕对比,它的对手是全新一代的博越。
全新一代博越的官方指导价是8.59万到10.69万元,这还没完,为了让更多人能轻松拥有,上市的时候还给出了一个限时优惠价,直接把门槛拉到了7.89万到9.99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意味着,你用买CS75PLUS入门版都还差一点的钱,差不多就能买到全新一代博越的顶配车型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差异,而是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策略。
吉利这边显然是下定了决心,要把最大的实惠给到消费者,这种姿态,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看完了价格,咱们再来看看车本身。
现在的家用车,早就不是一个能跑的方盒子就行了,外观好不好看,内饰有没有档次,越来越重要。
全新一代博越在设计上就花了很多心思,它把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很巧妙地融了进去。
比如它车头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江南的廊桥,看着就有一种稳重又典雅的感觉;那条很长的贯穿式日行灯,官方说意境是“月影长桥”,听着就很有诗意。
车顶还用了黑白双色的搭配,有点像徽派建筑的风格。
这种设计,让车子看起来不单单是个工业品,更像是个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比较符合现在很多人追求的审美品味。
再看第三代CS75PLUS,它走的是硬朗、大气的路线,整体方方正正,肌肉感很强,也挺好看。
但相比之下,它的设计语言会显得更传统一些,少了一点博越那种与时俱进的精致感和流动感。
坐进车里,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全新一代博越的中控台,最抢眼的就是那块14.6英寸的超大屏幕,竖着放在那里,跟把一台大尺寸的平板电脑装进了车里一样,科技感非常强。
而且这块屏幕里装的是吉利和魅族合作开发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用过的都知道,流畅度、操作逻辑和手机的联动体验,都是目前行业里顶尖的水平。
再加上那个晶莹剔T透的水晶挡把、可以变幻256种颜色的氛围灯,整个车厢的精致感和档次感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而CS75PLUS车里用的是双联屏设计,虽然也是主流,但视觉冲击力比起博越那块大竖屏还是要弱一些。
当然,车子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用起来舒不舒服,方不方便。
现在造车有一个很好的趋势,就是把以前只有在三四十万的豪华车上才有的高级配置,下放到十万级的家用车上。
全新一代博越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到位。
它给配了一种叫“零压双享棉花糖”的座椅,光听名字就觉得很舒服。
关键是,这套座椅还带电动调节、加热、通风、记忆和上车时的迎宾功能。
尤其是在夏天,座椅通风能让你后背保持干爽;在冬天,座椅加热能让你一上车就暖烘烘的。
这些在以前都是妥妥的豪华配置,现在在限时价不到十万的博越顶配上,全都有了。
反观CS75PLUS,你需要花到十二万多的价格,座椅加热、通风这些提升幸福感的关键配置,依然没有提供。
这种在舒适性配置上的差异,最能体现出一款车到底是不是真心实意地为用户着想。
最后再聊聊空间和驾驶。
从车身尺寸数据上看,CS75PLUS比博越要长一些。
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就觉得CS75PLUS空间更大。
但实际上,决定车内空间大小的,不光是车长,更重要的是内部空间利用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房率”。
全新一代博越的“得房率”做得非常出色,达到了85.4%,远高于同级别车型70%左右的平均水平。
这就好比两套房子,虽然建筑面积差不多,但户型好的那套,住起来感觉宽敞得多。
所以,实际坐进两台车里,你会发现它们的乘坐空间表现其实不相上下,都足够一家人舒舒服服地使用。
而博越车身尺寸略小一点,反而带来了一个非常实际的好处,那就是在城市里更好开、更好停。
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或者拥挤的地下车库,车子小一点,无论是掉头还是停车入位,都会从容很多,能减少不少驾驶的焦虑。
在安全和动力这些核心素质上,两款车都做得很好,车身用料扎实,都配备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1.5T的发动机动力也完全够用。
但在细节上,博越又多提供了一些比如开门预警、后方碰撞预警等更全面的安全功能,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时刻,能多一份保障。
综合来看,虽然两款都是非常优秀的国产SUV,但全新一代博越用更低的价格,提供了更时尚的设计、更高级的内饰、更舒适的配置和同样宽敞但更好开的综合体验,确实把“性价比”这三个字做到了极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