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智己 LS9正式上市,两个版本售价区间明确,叠加补贴后低配仅需30万左右,是否值得入手还要结合空间、配置和品牌实力进行权衡

今晚智己 LS9 一经亮相就引发了一堆讨论。这车价格区间刚好,也挺有意思的。低配版本叠加补贴后,能落在30万以内,没算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价格背后的战火。

我这个资深汽车行业作者,见惯了各种车型的较量,怎么说呢?这次面对LS9,心里有点复杂。

先不废话,归根到底,这车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要看几个关键点:价格、空间、配置、品牌,当然还有实际用车体验。

——

我以前有个朋友,开理想L9,告诉我:空间才是真王道。

今晚智己 LS9正式上市,两个版本售价区间明确,叠加补贴后低配仅需30万左右,是否值得入手还要结合空间、配置和品牌实力进行权衡-有驾

其实呢,空间一方面受轴距影响,另一方面也跟设计架构有关。

LS9的轴距标称有3米1,这在车市算挺大的,可实际用起来,那二排可以调节,大家都能调到舒服,但三排就尴尬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三排空间就这么说吧,腿部空间拮据,成年人坐感觉像挤在沙发上。

这事我还跟修理师傅吐槽过,他们说:主要是架构问题,你得明白,这不是传统的空间布局。

咦,那是不是空间假大?有点。

这让我想起那次试驾,邻座的朋友笑着说:搞笑,五个人坐进去,后排连个袋子都放不下。

——

回头说配置。

低配的配置其实挺有诚意,什么头顶探照灯,后排娱乐屏,小冰箱,激光雷达,都齐了。

市场价算下来,哎呀,也得3万多,算是高配水准的基础配置。

但你要顾虑的是,按摩功能只给主驾和副驾,三排怎么也没按摩,都普通。

我就琢磨,这是定位问题?还是品牌策略?

今晚智己 LS9正式上市,两个版本售价区间明确,叠加补贴后低配仅需30万左右,是否值得入手还要结合空间、配置和品牌实力进行权衡-有驾

这些配置堆在一起,反而让人觉得混搭。

尤其是六座平权的设定,定位模糊,商务家庭两头不到岸。

再打个比方,感觉像是一个拼装的豪华房子,花了很多钱,但用起来并不舒服。

——

品牌方面,确实弱那么一点点。

这点我有点观察偏见,因为相比理想、问界这些成熟品牌,智己还是小弟。

你市场的不确定,还是品牌信任的问题。

虽说,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看起来硬核,但我猜想:在高速上NOA识别错误可能比我们想的还多。

这个点让我有点迟疑:是不是太依赖硬件表现,忽略了系统的成熟?

嗯,我其实没完全打消这个疑虑。心理上,我还是觉得,品牌打造的信任感比硬件更关键。

——

讲到操控,倒是让我挺感兴趣。

今晚智己 LS9正式上市,两个版本售价区间明确,叠加补贴后低配仅需30万左右,是否值得入手还要结合空间、配置和品牌实力进行权衡-有驾

后轮转向,最大转角24°,转弯半径才4.9米,和大众POLO差不多,这在大六座SUV里,算是比较灵活的了。

同级别对手,比如腾势U8L,转弯最小4.5米,也不错,那我心里估算一下:LS9在城市狭窄路段掉个头,几乎可以快乐做转。

再说底盘,那个上汽灵蜥底盘,搭配150mm的双腔空悬,滤震效果还算过得去。

晚上开车时,雨天探照灯帮我照亮前路,确实很实用。

我还试过在一个微暗的停车场里,开启那个智能越野射灯,那感觉像个装备升级版的越野车。

——

另外有趣的点,是我翻了下相册,看到一些细节:比如电动踏板、后排座椅的4D按摩……

这些细节,绝大部分消费者可能根本不关心,但我觉得,这是满满的造车用心。

——

如果要我做个建议,怎么选?

我会建议:

1. 版本,优先选低配,因为高配多了点电池容量和隐私配置,但价格差不多3万,性价比很低。

今晚智己 LS9正式上市,两个版本售价区间明确,叠加补贴后低配仅需30万左右,是否值得入手还要结合空间、配置和品牌实力进行权衡-有驾

2. 目标用户:对操控有要求、偶尔用六座、也追求配置的用户。

3. 避坑:家里满载长途,还是别硬凑,理想L9或其他空间更大的MPV,可能更放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用车场景不同嘛)

你会不会觉得,这车本身还是挺折腾的——空间、配置、品牌……一环扣一环。

其实我也在猜:是不是大家对这类新兴品牌,总多点不信任?

还是说,市场对硬件+智驾的期待,太高、太快?

——

这车要是真买,还是得回归生活。

百公里成本我算过:增程版大概4元,电费贵点,略高,两者差不多。

这估算很粗糙,但在预算范围内,还挺合理的吧?

再折旧率和保值,我估算,可能在50%左右,算是行业普通水平,不顶天,但也不差。

——

今晚智己 LS9正式上市,两个版本售价区间明确,叠加补贴后低配仅需30万左右,是否值得入手还要结合空间、配置和品牌实力进行权衡-有驾

这个市场,有很多理性+感性的角力。

我像是被一种追车的快感吸引,也像是‘买车怕踩坑’的老狗,这次看LS9,心里还是有点冲突。

这事你怎么看?

会不会是我太在乎细节,忽略了整体体验?

反正,今晚这场新车发布让我想到,不论科技多牛,还是要看看屁股底下的实走路。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