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

关于新技术的营销,一直有两种策略:

一种是抢首发。

比如说,在智驾技术还不完善的时候,就拿来当做主要卖点营销。这个策略的结果是「出头鸟」效应。在其他鸟都不飞的时候,你率先飞起来,就会吸引更多的目光……

与此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子弹。

在2025年以前,国内智驾技术并不存在代差级差距。各大品牌的技术路线都差不多,都是视觉+激光雷达、或者纯视觉路线,在此之前还短暂实行过高清地图路线;沉淀时间也差不多,硬件水平也差不多,因此在用户端的体验上,理论上讲应该也差不多,但是……

有些品牌的标定更激进,在没有足够把握的工况下,也让智驾系统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接管率大大降低,通过率大大提高;坏处就是一旦智驾系统处理不了,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将只有短短几秒甚至只有一秒,后果会是非常惨烈的。

这就是出头鸟效应。在技术完成度不高的时候强行上车,享受到了最多的流量,也承受了巨大的代价——只不过这个代价是由用户来承担的。

以上说的是抢首发。哪些品牌喜欢抢首发就不讲了,不做拉踩。

另一种策略是攒大招。典型代表就是比亚迪。

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有品牌都聚焦智能驾驶的时候,比亚迪不声不响,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迪厂的智驾落伍了;

结果在2025年初,迪厂直接搞了个大的,强势推出天神之眼,甚至下放到包括海鸥在内的入门级车型,一下把行业里的选配包变成了标准配置,把友商都打懵了。

如何评价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有驾

我前段时间借了辆宋 PLUS EV深度试驾,跑了三天,测试了高快领航、车道领航、代客泊车和自动泊车,三天下来我的体验是,即便在天神之眼体系里算是基础配置的天神之眼C,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完成度。

注意,这还是6月份的技术版本。据说7月份会全面推送年中重大更新,这波更新势必会带来更大的完成度。

泊车场景因为环境相对封闭,不可控变量较少,迪厂直接将智能泊车的责任等级推到了L4级。目前的智驾法规是L2级,就是说由驾驶员对汽车事故负责任;L4级意味着由车企对事故负责任。

要知道,目前搭载了天神之眼系统的车辆已经超过100万辆,如果不是对自己的技术有绝对自信,是不敢做这样的无条件兜底的。

如何评价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有驾

这样的自信来源于强大的研发实力——现在人人都在谈研发,我都不好意思提这个词汇了。但谁是真研发真实力,谁是假研发真营销,最终都将由技术表现来说话。迪厂拥有国内最大的车云数据库,有11万名工程师,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连《纽约时报》都称迪厂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动汽车」:

如何评价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有驾

根据太平洋汽车的统计,截止到2025年中,敢承诺为智能泊车事故终身兜底的厂家只有比亚迪。维修和补偿金额不设上限,不需要报保险,也不增加次年保费。其他厂家要么无兜底,要么是有限程度的兜底。

如何评价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有驾

这就是比亚迪的「攒大招」策略。

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对技术和产品负责任,在不成熟的时候不做高调宣传,宁肯放弃流量红利,也不拿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有人在营造智驾概念,吃先发红利;而迪厂在构建智驾责任生态。所有汽车用户——包括传统燃油车主,都将从一个负责任的智驾生态中获利。

最后来看看比亚迪这波年终更新的主要升级项目:

如何评价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