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让不少爱车的朋友们都看呆了。
这件事说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一辆1966年生产的福特野马,这可是爷爷辈的老爷车了,竟然被一位国外的技术牛人给彻底改造了,不仅换上了特斯拉的电动系统,最神奇的是,它还学会了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功能。
视频里,车主站在不远处,用手机上的特斯拉APP按了一下,这辆快六十岁的红色老野马,就自己从停车位里慢悠悠地开出来,拐了个弯,稳稳地停在了车主面前。
这个场面带来的震撼,不亚于看到兵马俑从坑里走出来,跟你招手说“你好”。
这件事在国外汽车圈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特斯拉公司里负责Cybertruck项目的大工程师都亲自下场点赞,说这是他见过的最棒的改装案例,不光是把动力系统换了,还把自动驾驶功能给实现了,而且还是在一辆这么经典漂亮的老车上,简直太酷了。
国内的网友们看了也是一片“羡慕嫉妒恨”,纷纷表示要是自己的车也能这么改,那开出去该有多拉风。
那么,这种看起来神乎其神的操作,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它背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咱们普通人能不能也学着这么干呢?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
首先,咱们得明白,把一辆1966年的老车改成能自动驾驶的“新车”,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跟咱们平时看到的换个轮毂、加个尾翼完全是两码事。
这相当于给一个只打算盘的老账房先生,直接做了一场大脑移植手术,让他学会用超级计算机处理数据。
这位国外的牛人,基本上是把这辆老野马给“掏空”了。
原来那套烧汽油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统统被扔掉,换上了一整套特斯拉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
这还只是第一步,相当于完成了“油改电”。
最难的部分,是把特斯拉那套高度智能的FSD系统给装进去,并且让它正常工作。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靠的是车身上装的好几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就是它的“眼睛”,用来观察周围的路况、车辆和行人。
要把这些“眼睛”装到一辆几十年前设计的老车上,位置必须极其精准。
因为特斯拉的软件算法,是基于这些摄像头在特定位置、特定角度采集到的图像来工作的。
只要位置偏了一点点,它看到的世界就是扭曲的,别说自动驾驶了,可能连直线都走不了。
所以,这位改装者得像个精密仪器工程师一样,反复测量、校准,才能把这些摄像头完美地安装在挡风玻璃和车身两侧。
硬件装好了,软件才是更大的挑战。
特斯拉的FSI系统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系统,它的软件和硬件是深度绑定的,就像苹果手机的系统只能在苹果手机上运行一样。
这套系统被设计出来,就默认自己是活在一台特斯拉汽车的身体里。
而这位牛人要做的,就是通过非常复杂的技术手段,可以说是“欺骗”这套系统。
他需要破解特斯拉内部的通信协议,自己编写大量的代码,让FSD系统误以为自己还在一台原厂的特斯拉车里。
当它通过摄像头看到眼前那个复古的方向盘时(这位车主还别出心裁地换上了特斯拉Cybertruck的未来感方向盘,形成了奇特的混搭),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必须是“这是一个特斯拉方向盘”。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涉及到逆向工程、软件编程和系统调试,绝不是普通爱好者能完成的。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爱好者的个人炫技,但如果往深一层想,它其实在不经意间给特斯拉做了一个天大的“免费广告”。
现在全世界的汽车厂商都在拼命研发智能驾驶技术,都想证明自家的技术最牛、最可靠。
怎么证明呢?
通常有两种路子。
第一种,就是在自家的车上玩命堆配置,然后找各种媒体、博主去做各种复杂的路况测试,告诉大家“看,我的车多厉害”。
我们国内的很多新势力品牌,基本上走的都是这条路。
而第二种路子,就更高明一些了,那就是让别人也来用我的技术,把我的技术变成整个行业的标准。
这就好比手机界的安卓系统,它自己不生产手机,但全世界除了苹果,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用它的系统,它就成了事实上的霸主。
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心里打的可能就是这个算盘。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欢迎其他汽车品牌来使用特斯拉的FSD技术。
这次老野马的成功改装,就像是为他的这个想法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现实佐证:你看,我的技术适应性多强,连几十年前的老古董都能用,你们这些现代化的汽车,接入我的系统岂不是更容易?
这背后的商业算盘打得很精:一旦有车企用了特斯拉的FSD,就得买特斯拉的芯片和硬件,软件授权费还得另算,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不过,看到这里,咱们中国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场景有点熟悉。
因为马斯克还在畅想的这套“生态玩法”,在国内,华为早就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了。
当特斯拉的F杜还主要在自家车上应用时,华为已经通过和车企合作的模式,把它的鸿蒙智能座舱和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装进了问界、阿维塔、智界等一系列品牌的汽车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鸿蒙智行”联盟。
就拿问界新M7来说,上市几个月订单就超过了十万台,其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就是冲着华为这套成熟又好用的智能系统去的。
华为用实打实的产品和市场表现证明了,通过技术赋能,帮助其他车企造出更好的智能汽车,同样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并且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的FSD虽然技术上很强,但在商业模式的推广和落地速度上,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华为已经抢先一步,并且走得更远。
最后,咱们再回到那个最实际的问题:普通人看到这么酷的改装,能不能也自己动手试试?
答案是非常明确的:千万不要!
这位国外大神是在有充足技术、设备和安全认知的前提下进行的探索,而普通人如果盲目模仿,尤其是在网上随便买点东西就想“升级”自己的车,那简直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现在网上确实存在一个“灰色地带”,一些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卖几百块钱的小模块,打着“解锁特斯拉EAP/FSD功能”、“AP免打扰”之类的旗号,号称能花小钱办大事。
很多车主一看,官方几万块的功能,现在几百块就能体验一部分,觉得很划算。
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骗局,而且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骗局。
这些廉价的模块,根本没有增加任何高级功能,它们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破坏了车辆原有的安全限制功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解除“方向盘握持检测”。
按照特斯拉官方的要求,在使用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员的手必须时刻握着方向盘,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系统检测到你的手长时间离开方向盘,就会发出警报声,如果还不理会,系统就会自动退出辅助驾驶,强制你接管车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设计,就是为了防止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而走神。
而那些几百块的“山寨模块”,核心功能就是屏蔽掉这个检测,让系统以为你的手一直都在方向盘上。
这样一来,你确实可以“解放双手”了,但代价是什么?
代价是你亲手拆掉了车辆最重要的安全提醒装置。
这就好比你为了开车时能方便地看手机,就把安全带未系的报警器给剪断了一样,你以为获得了自由,实际上是把自己置于了极大的危险之中。
一旦前方发生突发情况,需要你紧急接管,而你恰好处于分心状态,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大家看个热闹就好,千万别为了追求一时的“酷炫”和便利,而去触碰安全的红线。
汽车改装是门学问,但一切都应该以安全为最高准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