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咱们身边的汽车市场好像刮起了一阵特别奇怪的风。
你打开手机,刷刷汽车新闻,或者看看路上的新车,会发现一个现象: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新能源车企,都在扎堆推出一种车——那种体型巨大、有六个座位的SUV。
从几十万能买到的,到上百万的豪华车,应有尽有,好像不造个六座SUV,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车的。
这就让人有点想不通了,难道现在大家买车都非六座不可了吗?
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咱们普通老百姓没看明白的门道?
咱们先聊聊这股风到底有多大。
可以说,现在的大六座SUV市场,已经不是热闹了,简直是拥挤不堪。
拥挤到什么程度呢?
就连那个一直以来专心卖五座车,把全世界中型SUV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的特斯拉,据说都坐不住了,也打算把自己最火的Model Y给拉长、加高,硬生生塞进六个座位,也要来分一杯羹。
这一下就有意思了,以前那些天天嚷嚷着要挑战特斯拉的国产品牌,像是理想、蔚来、问界这些,本以为在一个赛道上打得差不多了,结果一转眼,大家又在六座SUV这个新战场上碰头了,真可以说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六座SUV”?
说白了,就是车子特别大,车长动不动就超过五米,宽度也快两米了,跟个小货车似的。
但最关键的,是它里面的座位安排,是“2+2+2”的布局。
这和普通的七座车有很大区别。
它的第二排是两个独立的、像飞机头等舱一样的座位,中间空出了一条过道。
这样一来,家里老人或者小孩要去第三排,就可以很方便地从中间走过去,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费劲地把第二排座椅翻倒,然后钻进去了。
这个设计,不仅让第二排坐着的人舒服得不行,也让第三排不再是个憋屈的“小板凳”,实用性一下子就上来了。
其实这股风潮早就有了苗头。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这种大六座SUV就已经开始扎堆出现了。
有数据说,当时参展的车型里,中大型和大型的SUV加起来,占了差不多三成。
那时候还只是看看样子,现在呢,像华为系的问界M8、吉利家的领克900、长安的深蓝S09、比亚迪的腾势N9,全都已经正式开卖了。
而且它们特别聪明,动力上基本都选了增程式或者插电混动,这样一来,既能用电省钱,又不用担心跑长途没电的烦恼,完美解决了咱们老百姓最大的一个顾虑。
在这些新车里,问界M8可以说是一出来就成了爆款。
虽然是新车,但它一上来就气势汹汹。
五米多的车长,快赶上它的大哥问界M9了。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它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底盘用料、激光雷达、音响这些方面,跟M9还是有差距的,但它的价格也实实在在地便宜了十几万。
这个定价正好卡在了问界M7和M9之间,填上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
结果怎么样?
上市一个小时,订单就超过了两万台,到了六月份,一个月就交付了两万多辆,成了四十万这个价位里卖得最好的车。
当然,别的品牌也不是看着干着急。
领克900就像一匹黑马,连续两个月销量都超过了五千辆,甚至在六月份还超过了之前的标杆理想L9。
纯电动车那边也没闲着,蔚来旗下的新品牌乐道,推出了L90,理想也拿出了纯电版的i8,都赶在七月底前上市。
后面还排着一长串,像极氪、智己、小鹏,甚至连做手机的小米,都传出消息说第三款车就是个大六座SUV,目标直指理想L9和问界M9。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所有的车企都像商量好了一样,非要挤进这个赛道呢?
这背后,其实是车企们打的精明算盘。
首先,这得从咱们的生活变化说起。
自从国家放开二胎、三胎政策以后,很多家庭的成员都变多了。
以前一家三口,一辆普通的五座车绰绰有余。
现在家里两个娃,再带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五座车就明显不够用了。
周末想全家一起出去郊游,就得开两辆车,特别麻烦。
这时候,空间大、座位多的车就成了刚需。
有人可能会说,那可以买MPV啊,座位更多。
但问题是,很多人觉得开MPV,尤其是坐在驾驶座上,总感觉自己像个专职司机,少了一点开车的乐趣和体面。
而一辆大尺寸的SUV,既满足了空间需求,看起来又时尚、有气派,正好解决了这个矛盾。
有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买这类车的车主,大都是三十五岁左右的男性,基本上都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里平均四口人。
他们买车最看重的就是续航和舒适性。
车企们抓住了这个心理,就开始拼命宣传“家庭出行,每个人都应该是VIP”这种概念,可以说是正好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说到这里,就必须提一个品牌——理想汽车。
可以说,是理想凭着自己的力量,“教会”了所有同行怎么造这种车。
早在好几年前,理想就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三样法宝,加上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技术,打开了这个市场。
它让所有人都看到,原来车子还可以这么舒服,这么适合家用。
理想的成功,就像是在漆黑的夜里点亮了一座灯塔,让其他车企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原来中国市场对这种大六座SUV的需求这么大,而且利润还特别高!
利润能有多高呢?
有业内人士透露,同一个品牌,卖一辆大型SUV赚的钱,可能比卖一辆紧凑型SUV多出百分之十以上。
你想想看,在十几万、二十万的汽车市场,各个品牌为了几千块钱的优惠打得不可开交,利润薄得像纸一样。
而大六座SUV这个市场,不仅竞争没那么惨烈,还能卖出高价钱,这不就是一块“肥肉”吗?
谁不想上来咬一口呢?
于是,一场新的“围攻战”就开始了。
在理想和问界成功之前,这个价位的SUV市场,基本都是合资品牌和国外豪华品牌的天下,比如大众途昂、丰田汉兰达,或者宝马X5、奔驰GLE。
是理想和问界,用更懂中国家庭需求的产品,硬生生从它们手里抢下了市场。
现在,轮到别人来“学习”理想和问界了。
新上市的这些车,你会发现它们都特别像,都在学理想的成功经验:增程混动、超长的续光是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也一个都不能少。
但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定价策略。
这些新来的车企都非常聪明,它们很有默契地避开了问界M9那种五十万以上的超高价位,而是不约而同地把价格定在了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
这个价格区间,正好是理想L系列卖得最火的地方。
这背后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跟华为支持的问界硬碰硬,风险太大,不如先去抢理想的市场,毕竟理想已经把客户都教育好了,去分它的蛋糕更容易一些。
就连纯电车市场,理想也面临着围攻。
蔚来的乐道L90为了抢在理想i8前面,甚至提前好几个月就安排试驾,目的就是要把准备买理想的客户先拦下来。
说到底,这场围绕“六座车”的混战,其实就是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
当一个产品被证明是成功的,所有人都会一拥而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了,而是市场需求决定了大家必须这么做。
一位车企的产品经理就说,不是他们想抄,是消费者用钱投票,告诉他们就喜欢这样的车。
所以,接下来可以预见,这个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当所有人都把“配置高、价格低”当成最重要的竞争力时,一场新的价格战恐怕就在所难免了。
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可能是个好消息,意味着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
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场看似繁荣的盛宴,最后会不会变成一场谁也赢不了的内耗呢?
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