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交付量下滑背后 问界崛起改写市场格局
这份成绩单来得有些突然。曾连续两年蝉联新势力销冠的理想汽车,2025年9月交付量同比下滑36.8%。3.4万辆的月交付数据,让理想在新势力阵营中滑落至第六位。与此同时,问界全系9月交付5.29万辆,新车大定突破11万辆。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增程路线的先发优势正在减弱。理想凭借增程式技术打开市场,精准切入家庭用车场景。问界则依托华为技术赋能,智能驾驶体验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消费者在选择时开始比较——不只是空间和舒适性,更是智能化程度和生态体验。
产品迭代速度成为关键变量。理想L系列面临审美疲劳,全新纯电车型i6被寄予厚望。李想期待i6能实现月销9000到1万辆的目标。但问界新车型密集上市,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矩阵。市场竞争已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化对抗。
渠道与服务网络的较量同样激烈。理想在全国布局542家零售中心,充电网络突破3400座。这种重资产运营确保了用户体验,也带来了成本压力。问界借助华为渠道资源,实现了更轻更快的市场覆盖。
价格战的压力不容小觑。理想i6定价24.98万元,显示出下探市场的决心。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控制极具挑战。既要保持配置竞争力,又要维持合理利润,这个平衡需要精细把握。
产能爬坡与供应链管理同样关键。理想前9月累计交付29.71万辆,仅完成年度调整目标64万辆的46.42%。供应链的稳定性、产能的弹性,这些基础能力在竞争加剧时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从来不会等待任何企业。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细分。理想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保持产品特色的同时,快速补齐短板。智能化的体验、可靠的质量、精准的定位,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新能源汽车赛道远未到终局。暂时的领先或落后都不意味着最终结果。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同时具备快速应变的能力。这个行业每天都在变化,今天的挑战可能正是明天突破的契机。
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