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很多每天骑电动车出门的朋友们,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些嘀咕。
特别是听到说从8月1日起,电动车管理又有新变化,心里就更不踏实了。
自己的这辆小车还能不能安心上路?
会不会骑在半路上就被交警拦下来罚款甚至扣车?
这些问题确实关系到咱们千家万户的日常出行,毕竟现在城市里,电动车实在是太方便了,接送孩子、上下班、买个菜,都离不开它。
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最实在的大白话聊清楚,让大家心里有个底,知道什么样的车可以放心骑,什么样的车是坚决不能再上路了。
首先得明白,这个所谓的“8月1日新规”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也不是哪个地方突然搞的“突然袭击”。
这背后的大背景,是咱们国家从2019年4月15日就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标准,叫做《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新国标”。
这个新国标的出台,就是为了解决过去电动车市场乱象丛生的问题。
在以前,很多电动车长得像自行车,速度却快得像摩托车,既没有严格的安全标准,也不需要驾驶资质,马路上横冲直撞,安全隐患非常大。
根据统计,我们国家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亿辆,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统一的规矩来管着,那道路交通安全就无从谈起。
所以,新国标就像一把尺子,把市面上所有的电动两轮车都量了一遍,清清楚楚地划分成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两大类。
而现在各地所谓的“新规”,其实就是对这个已经实行了好几年的新国标,进入了一个更严格、更全面的落地执行阶段,目的就是为了让咱们所有人的出行环境都更安全、更有序。
那么,具体到我们普通人,到底什么样的车才能让我们高枕无忧地骑上路呢?
咱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来看。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政策最支持的,就是挂着绿色牌照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
这种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短途代步工具。
它的标准非常明确:最高设计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整车重量加上电池不能超过55公斤,电机的功率不能超过400瓦,而且,它必须得有脚踏板。
这几个硬指标缺一不可。
因为它在法律上被定义为“非机动车”,所以骑它上路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考取驾驶证,只要你年满16周岁就可以骑。
它应该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这也能有效避免和汽车抢道带来的危险。
当然,方便不等于可以随意,骑行时必须佩戴安全头盔,这是保护我们生命安全最基本的一道防线。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私自改装,比如找人拆掉限速装置,让车子跑得飞快,或者加装宽大的遮阳篷。
这些改装行为都会破坏车辆出厂时的安全设计,刹车距离会变长,车辆稳定性会变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只要你的车是合规的绿牌车,并且你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就可以完全放心地骑。
接下来是第二种,挂蓝色牌照的“电动轻便摩托车”。
如果觉得绿牌车的速度满足不了你稍远一点的出行需求,那么这种车可能更适合。
它的速度比绿牌车快,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但不能超过这个数。
这里要划重点了,从它挂上蓝色牌照的那一刻起,它的身份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再是自行车,而是正儿八经的“机动车”。
这就意味着,想骑它上路,就必须遵守机动车的管理规定。
首先,你得有相应的驾驶资格,需要考取F驾照,或者如果你有更高级别的D照或E照也可以。
其次,作为机动车,它必须像汽车一样购买交强险,这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有基本的保障。
在载人方面也有规定,一般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儿童。
所以,选择了蓝牌车,就等于选择了更强的动力和更远的续航,但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的责任,严格遵守交通信号,不能再有非机动车的一些“自由”习惯。
再往上一个级别,就是第三种,挂黄色牌照的“电动摩托车”。
这种车可以说是电动两轮车里的“性能王者”,最高时速可以轻松超过50公里,动力和续航都和传统的燃油摩托车不相上下。
骑上它,你可以在机动车道上和汽车并驾齐驱。
当然,这么强的性能也对应着最严格的管理要求。
驾驶它,你必须持有E照或者D照,F照是不行的。
上牌、买保险、年检,这些机动车管理的流程一个都不能少。
它已经完全脱离了代步工具的范畴,是一台真正的道路机器,对驾驶者的技术和法规意识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种能上路的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悬挂临时牌照的“过渡期超标车”。
这是国家在推行新国标时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考虑。
因为在新国标出台前,市面上已经存在了大量的、不符合新标准但却是老百姓花钱买来的车。
为了照顾这部分车主的利益,各地都设置了一个“过渡期”,允许这些车辆在上牌备案后,挂上临时牌照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但大家一定要清楚,“过渡期”不是“无限期”。
这个临时通行证是有有效期的,大部分城市的过渡期是3到5年。
从2019年算起,很多地方的过渡期在今年或者明年就要截止了。
所以,如果你骑的是这种车,务必要去了解一下你所在城市的具体截止日期,及时做好车辆置换的准备。
一旦过渡期结束,这辆车就不能再合法上路了,否则就会被当作无牌车处理,面临罚款和扣车的处罚。
说完了能上路的,我们再来看看哪几类车是交管部门严令禁止的。
第一类,就是没有任何牌照的“无牌车”。
不管是两轮、三轮还是老年代步车,只要想上公共道路行驶,就必须有个合法的“身份证明”,也就是牌照。
一辆无牌车在路上跑,就像一个“黑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更严重的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肇事者很容易逃逸,给警方的追查带来巨大困难,受害者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所以,无牌上路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二类,是“无证驾驶”属于机动车范畴的电动车。
这一点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视的。
总有人觉得,不就是个电动车嘛,拧一下就走,还要什么驾照?
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我们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挂蓝牌和黄牌的电动车,在法律上就是机动车。
你开汽车上路需要驾照,骑这种速度快、动力强的“电摩托”同样需要驾照。
无证驾驶机动车是一项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要罚款,还可能被行政拘留。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驾驶证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张卡片,更是你接受过系统培训、掌握了必要驾驶技能和交通法规知识的证明。
让一个“门外汉”去驾驶一台高速机器,是对自己和路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
第三类,就是那些被“爆改”过的“私自改装车”。
总有些车主喜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车子动手术。
拆掉限速器追求速度与激情,私自加装大容量的杂牌电池来增加续航,或者焊上一个巨大的雨篷来遮风挡雨。
这些行为看似是方便了自己,实际上是把安全抛在了脑后。
车辆的每一个部件,从车架强度到刹车性能,都是经过工程师精密计算和严格测试的。
你把速度提上去了,但原厂的刹车还能刹得住吗?
你加装的雨篷,遇到一阵大风,会不会让你的车瞬间失控?
你换装的那些来路不明的电池,会不会在充电时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这些私自改装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事故风险,对于这类车辆,路面交警一旦发现,会坚决予以查处,强制拆除改装部件,并处以罚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