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不是大棒,更不是胡萝卜,它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基石

8年前有一部火爆全国的电视剧,名字是《人民的名义》,首播时人们当它是一部爽剧,是吃着炸酱面却藏了一别墅钱的处长,是胜天半子的祁厅长,是早餐喝粥不加糖的省委高育良,是达康书记和瑞金书记的“职场教学”……,直到多年后,抖音二剪创作风靡,更多的普通人才注意到,这部电视剧最精髓的竟然是名字:名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汽车圈最热的话题——用户。就写成“用户的名义”吧。

用户不是大棒,更不是胡萝卜,它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基石-有驾

懂车帝的测试是当下汽车圈最火的话题,不论结果如何,懂车帝在证明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带动起舆论讨论起来的影响力。这是大棒,也是胡萝卜。而在这个逻辑中,谁掌握用户谁掌握话语权。

有意思的是,华粉和米粉们也加入了这场“卫道”式的讨论,也向大家再次证明了,谁有用户。以用户的名义,说着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话,似乎已经是当下最流行的用户运营方式。

提到用户运营,大家很快能想到的品牌是蔚来,但蔚来高成本的投入也是让很多企业只愿意憨憨口号,望尘莫及的。另一个能让人想起的词是“背刺”。似乎用户运营搞多了,背刺老车主这种事就是“薛定谔的猫”,只要不发生就有发生和不发生两种状态,但一定会发生。所以浙江大厂反思时,把背刺用户当作的重点,毕竟当年辛辛苦苦运营出来的铁粉,现在却是黑子最多的群体,难过啊。

以用户的名义做用户运营,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最近一段时间,各路车企的粉丝节层出不穷,一位参加东北自主达成豪华品牌粉丝节回来的女同事说,这样的粉丝节“没有意思”,因为口号喊得满天响,但是实质内容太空了。

恰巧那时笔者刚刚从奇瑞在新疆举办的粉丝节回来,我说奇瑞的这场粉丝节回答了什么是用户型企业。就是听用户劝的企业。什么是听用户劝呢?就是真正用户想要什么样的车,奇瑞就造什么样的车,是用户提出什么样的需求,奇瑞就做出怎样的改进。道理很简单,这是一个不看你怎么说,只看怎么做的年代。

在今天用户的心里,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专业主义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对车企而言,真正的用户思维没有设计师、工程师们个人的专业主义,也没有难以撼动的领导意志。需要打破的是长期以来设计,研发,制造,采购,销售,售后各自为战的条条块块,真正对一个结果负责,那就是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反馈。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维,用户运营才能不仅仅停留在收割层面,才能在新媒体唱主角的移动互联时代,变成种草方式。前段时间,奇瑞在贵州榕江和村超的联名公益活动,这不是第一年了,但奇瑞面对村超这个超级IP表现得很克制。从资助8支球队到承担榕江8所学校的老旧球场翻新修缮、器材捐赠;从榕江水灾第一时间驰援灾区,到受灾泡水车、涉水车专享亿元守护基金再到AED的捐赠。在很多常规企业思维中,这属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但在奇瑞,这是用户运营的范畴。

多年以后,那些从足球绿茵场上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或许将是最坚实的品牌拥趸。这也是品牌。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