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边上有辆会"跳"的咖啡车,车顶蹲着个大红番茄,远远看去像个移动的水果摊。这辆名叫"番茄跳跳"的小车,车主是个来自南京的姑娘麦芬,一年前还是个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的社恐,现在却能跟来往的游客聊得热火朝天。她的变化,全因为这辆不起眼的小面包车。
"最开始就是辆普通的面包车,在一堆花里胡哨的改装车里,像个灰头土脸的丑小鸭。"麦芬边擦着咖啡机边回忆。直到有天随手在车顶粘了个番茄装饰,故事才开始不一样了。"哎!那个番茄车!""大番茄家的特调好了没?"顾客们根本不记得店名,只认车顶上那个红彤彤的番茄。干脆,麦芬就把店名改成了"番茄跳跳"。
这辆小车最拿手的是一款叫"生气山胡椒"的特调饮料。说起这个创意的由来,麦芬眼睛都亮了。那是在南京一家米线店后厨,她第一次闻到了木姜子那股冲劲儿。"那个味道,跟被人掐着鼻子灌了瓶风油精似的!"但就是这股子冲劲儿让她上了心。
试了十几回都失败后,有天半夜她突然灵光一闪:用江南的碧螺春打底,加上云南的木姜子,再来点新疆的番茄汁。这三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搅和在一起,居然出人意料地和谐。现在这款特调成了店里的招牌,连昆明本地人都爱不释口。"有个大哥连着来了三天,非要我教他怎么挑木姜子。"麦芬笑得见牙不见眼。
光看麦芬现在跟客人插科打诨的样儿,谁能想到她以前是个连"需要加冰吗"都不敢问的主儿?"最开始摆摊那会儿,我连收钱的手都是抖的。"现在她能把每个客人都聊得开怀大笑,这变化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脸皮这东西啊,练着练着就厚了,跟揉面似的。"
咖啡车的生活看着潇洒,背地里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从南京运到昆明,光是保温箱就占了半个车厢。"运费够买三十杯咖啡的!"麦芬掰着手指头算账。遇上刮风下雨更糟心,有次水箱倒了,她蹲在地上擦了半天,路过的大爷还打趣:"姑娘,你家番茄车咋还漏水呢?"
可要问她后不后悔,麦芬立马摇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在固定店面那会儿,天天愁房租水电,出来跑车反而自在了。"就算今天赚得不多,能看着滇池的日落,听着顾客夸我的特调好喝,这日子就值了。"她说这话时,夕阳正把她的番茄车映得通红。
说到以后的打算,麦芬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下一站去西藏,听说高原上的番茄特别甜。"至于是真是假,得等她去了才知道。不过以她的性子,就算发现被骗了,八成也会笑着说:"来都来了,就当看风景呗。"
这辆顶着番茄的小车还会继续跳下去,载着麦芬从一个社恐变成现在这个谈笑风生的咖啡师。要是你在哪个城市的街头看见它,不妨去要杯特调,顺便跟这个爱笑的姑娘聊聊天。保不准聊着聊着,你也能沾上点她身上那股子乐呵劲儿。
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没什么实际用处,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