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5年前我跟朋友闲扯时说将来不用考驾照,被劝说得有点尴尬。他们笑我天真,觉得汽车几十年发展摸不着头脑,方向盘好像就是铁打的江山,谁能轻易撼动?可时间没亏待我,11年前,新能源车占比不到千分之四,好家伙,去年竟然冲上了50%的月销量高峰,今年还多了10个点。这速度,连我自己估算都是惊讶(体感偏乐观,不一定稳)。
这变化告诉我:汽车行业的魔法盒,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又不可思议。本地一个销售跟我说,别小看技术进步,智能化才是汽车下一步的命脉。我当时回他一句,是啊,就像你家水管,换成智能阀门,才能聪明地管水,不是简单加个开关那么简单。供应链其实也是这样,过去大量供应商涌入,现在你得像做炖肉一样细火慢炖,精选配料才能熬出味道。没错,做车不是快餐,供应链的调味料多得让人头大。
对比来说,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大家其实少关注了一个实操差别——OTA升级的频率和覆盖范围。Model 3每个月大大小小的更新,会让你几乎感受到车辆一直在进步;反观P7,更新也频繁,但有时候还需要你手动点,体验上有差异。这里面就体现了研发团队跟用户互动的差别,就像你去饭店,有的老板天天试新菜,有的老板菜谱固定,哪种更合胃口?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一张朋友修车店的照片,墙上挂着一张价格清单,百公里电耗在20元左右(样本有限),这个数据放在传统汽油车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心算了一下,综合算下来,电动汽车的日常用车成本确实比同级燃油车省了一大截,但别高兴太早,维修和换电池的那些隐形费用也要算进来。
我刚才说的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其实有点大了,说严重点,大部分技术还在辅助层面,还没完全放开手脚。更靠谱的是,未来十年的无人驾驶,更多像半自动陪驾,完全脱离人类还是个难题。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谁能保证法律法规跟得上技术发展?这段先按下不表。
供应链环节里,自动驾驶芯片是个关键点。很多人想象芯片就是个电脑脑袋,其实更像厨房的刀具,不同的刀具适合切不同的菜。拿错刀,菜就不好吃。各大车企和供应商都在争那把锋利的刀,所以市场看起来乱糟糟,背后其实都是一场厨房争夺战。
说回当时论坛何小鹏的言论,我也挺认同他的观点,但我得更正一下,未来汽车不一定像他说的完全无人驾驶那么快普及。它的普及度和法规、基础设施展开密切相关。现在吹5年内无人驾驶的,倒不如当科幻小说看,毕竟跟100年前卡尔·本茨发明车一样,任何新事物都得时间沉淀。你觉得这速度会超过手机变革吗?
话说回来,你有没有想过,未来车真的不需要方向盘了,我们会不会下车后一秒都没感觉有驾驶的失落,反而觉得操控手感成了一个摆设?我有次跟修理工聊,他说,方向盘就像老式照相机的手柄,又不会坏,但没人想天天用它,纯靠感觉开,那种体验真是"老司机出神入化"级别。可这体验大多数人都没机会体验,毕竟得有人先买单。
还有一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未来自动驾驶车辆会跟智能家居设备更多耦合,出门前语音唤醒,路线规划、车辆预热,都跟家里冰箱提醒你牛奶快用完差不多。(不确定)
有人说国家要立法,吹牛逼5年内没实现判5年,这段话实在逗,但也侧面说明大家对无人驾驶的期待有多高。你敢问问自己,真的准备好放弃手里的方向盘了吗?
我想到一个细节。显示屏上的骑马图标是不是将来会被无人车图标替代?毕竟不远千里的距离,如果真能手指一点,车辆带你去想去的地方,考驾照这档子事儿就真成了历史。你觉得,还要多少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