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儿,你就是编都编不出来。
车圈顶流陈震,那个传说中能让北京二环路变成自家赛道的男人,开着他那台崭新的劳斯莱斯闪灵——一台电动、安静、奢华到让你觉得呼吸都是在亵渎的移动宫殿——把自己给“撞”上了热搜头条。
车头烂得跟一坨揉皱的锡纸似的,京A牌照孤零零地挂着,姿态是逆行,结果是全责。
这画面简直了,充满了荒诞的艺术感。
比他任何一期干巴巴的评测都带劲。
事后他自己出来解释,核心原因就一句话:“过于信赖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
我听到这话的时候,差点没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
这感觉就像是听武林盟主说,自己下山被个小流氓撂倒了,因为太相信对方说“我不会动手”的承诺。
哥们,你是陈震啊!
玩儿车的祖师爷,怎么会栽在这种“新手村”级别的问题上?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去一点,想象一下那个要命的瞬间。
老陈同志想必是开启了“老爷”模式,让那台几百万的劳斯莱斯自己跟着前面的车溜达。
时速五六十,一切安逸得很。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一低头,说不定是手机掉了,也可能是想找包烟,总之,就是这几秒钟的“物理离线”,灾难来了。
前车一拐,闪灵的“大脑”瞬间就兴奋了。
它一看,嘿,前面没车了,一望无际的大道,冲啊!
于是乎,这台重达近三吨的大家伙,悄无声息地,就把电门踩到了80公里/小时,还特么是闯着红灯,直接杀进了对向车道。
直到“咣”的一声巨响,世界才清净了。
从事后数据看,那零点几秒的刹车记录,估计都不是人踩的,而是碰撞的巨大冲击力把他的脚给震上去的。
这整个过程,陈震的角色是什么?
一个尊贵的乘客。
车呢?
一个忠实执行“前方无障碍就加速”这个傻瓜程序的机器人。
这起事故,简直是人类在智能化浪潮面前,最尴尬、最黑色幽默的一个缩影。
更有意思的是他后面的复盘。
他说他很少开这台车,对这台顶级豪车的“智驾能力边界”根本不清楚,平时主要开国产车,觉得国产车在这方面做得好太多了。
这话可不是甩锅,简直是诛心。
你细品,这等于是在说,劳斯莱斯这种老牌贵族,在“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就是个“样子货”。
他们的系统,或许在德国不限速高速上跑得挺欢,可一到咱们这车跟人混杂的“修罗场”路况,立马就露馅了。
这就是当下汽车圈最大的一个坑。
车企们把L2级辅助驾驶吹得神乎其神,什么自动跟车、车道保持,让你以为买了个“准自动驾驶”的未来产品。
但你翻开说明书,在某个犄角旮旯里,肯定有一行小字写着:“驾驶员仍为第一责任人”。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负责吹牛,你负责背锅。
陈震用一次惨痛的事故,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他让我们看到,所谓的“辅助驾驶”,本质上就是个“青春期叛逆的半成品”。
你不管它吧,它能给你惹出天大的麻烦;你天天盯着它吧,又觉得这玩意儿是不是有点多余?
当然,我们也不能全怪车。
陈震自己也说了,他不爱看说明书。
这可能就是老司机的通病——经验主义。
总觉得凭自己多年的驾驶直觉,能驾驭一切。
那个能在车流里穿梭自如,把二环路当成自家客厅的“震哥”,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败给一段冰冷的代码。
他征服得了机械,却没搞懂智能。
所以说,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事故八卦。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困境:我们如此渴望科技带来的便利,却又常常高估它的能力,低估它的风险。
我们以为自己是科技的主人,殊不知在某些瞬间,我们早就成了被算法支配的“小白鼠”。
陈震这一撞,代价是惨重的,但或许也能撞醒一些人。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起码能明白一个道理:在你的车还没有进化到能帮你泡咖啡、辅导孩子作业之前,开车的时候,手,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放在方向盘上。
别太信那些广告,也别太高估你屁股底下那堆钢铁和芯片的“智商”。
毕竟,方向盘在你手里,责任就在你肩上。
出了事,AI可不会替你进局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