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国产SUV在999级陡峭石阶上失控下滑,白烟腾起,护栏断裂。这不是电影镜头,而是2025年11月12日发生在张家界天门山的真实一幕。奇瑞风云X3L在极限爬坡测试中因安全绳脱落导致车辆倒滑,撞毁景区“天梯”护栏。无人员伤亡,但公众的信任却被撞出裂痕。
这是一次未达预期的技术展示,更是一场引发争议的商业行为。奇瑞试图复刻路虎当年成功攀爬天梯的高光时刻,却因细节疏漏酿成意外。其本意或是证明十万级国产车的越野能力,结果却暴露了对风险的轻视、对公共空间的侵占,以及行业浮夸营销的深层病灶。
极限爬坡测试本身并非毫无价值。它能真实检验车辆在非铺装路面的扭矩输出、四驱响应、轮胎抓地与底盘通过性——这些参数在实验室难以完全还原。尤其对主打户外场景的SUV而言,实测数据比纸上参数更具说服力。若成功登顶,无疑是一次有力的技术背书。
但问题在于,技术验证必须在可控边界内进行。真正的工程测试讲求标准、重复与安全,而景区“天梯”既非专业场地,也非封闭环境。尽管测试时游客被引导改乘电梯,可将公共游览通道变为车企试验场,本身就模糊了商业与公共利益的界限。当企业把风险转嫁给景区设施,把流量建立在潜在安全隐患之上,所谓“技术探索”便已异化为“风险投机”。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行为正成为行业惯性。从“小车撞飞重卡”到“水上漂”,从高原飙车到悬崖攀爬,一些车企不再比拼安全、耐久与用户体验,而是竞相制造视觉奇观。奇瑞此前高调预告“中国车前所未有的考验”,社交媒体却悄然删帖,恰恰印证了这场活动的本质:不是为用户,而是为热搜。
技术进步不需要在游客的登山步道上证明。真正的底气,来自实验室千次模拟,来自用户万公里的口碑积累,来自对每一个螺栓、每一段焊缝的敬畏。把车开上天梯,或许能赢得片刻掌声;但唯有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走得更远。
当营销的火焰烧到了公共秩序的边界,熄灭它的,不应只是道歉声明,而是整个行业的自省。车轮可以向上攀登,但企业的责任,永远要稳稳接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