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2022年哪吒销量大涨那会,朋友圈里做汽车媒体的朋友总说“哪吒的试驾活动一场接一场,展台布置得比车展主角还气派”。谁能想到,这些风光背后藏着拖欠的广告费。2025年5月13日,上海禹形广告申请破产重整的消息一出来,大家才惊觉:这只是债务冰山的一角——合众新能源总负债超百亿,被执行金额1.44亿,仅2025年前3个月就新增159起司法案件。
身边有位曾在哪吒工作的工程师朋友告诉我,今年春节后公司就不对劲了:研发团队说散就散,生产线停了大半,连工资都开始断断续续发。“最后走的时候,办公室里乱糟糟的,好多人电脑都没来得及搬完”,他的语气里满是唏嘘。现在回想,2022年销量巅峰时累计融资228亿,宁德时代、360这些大机构都在列,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
问题就出在战略冒进上。2023年哪吒突然玩起了高端化,一口气推出19.98万起的哪吒S和17.88万的哪吒GT。我当时路过4S店,进去看了看,销售自己都犯难:“买20万电动车的用户,要么认蔚来的服务,要么认理想的六座,这夹在中间,确实有点尴尬。”结果哪吒S年销2.4万辆,GT才8000多辆,高端没做成,反而丢了原本的性价比优势。
更要命的是供应链失控。业内人透露,哪吒的零部件采购成本比理想高一倍,为啥?因为他们搞“一车一策”,每款车都单独开发零件,光模具费就多花不少。反观零跑,自己研发车灯,和供应商合资建厂,成本压得死死的,2025年4月销量4.1万,直接登顶新势力。这一对比,就能看出精细化运营有多重要。
管理层的决策也让人看不懂。前CEO张勇主导花20亿开发山海平台,几乎占了一半的资金,结果平台还没完全落地,他就离职了,后来还被曝转移资产到英国,名下公司成了空壳。创始人方运舟更难,持股从60%跌到7.2%,股份被冻结,限制高消费,想靠债转股和泰国授信自救,可泰国市场竞争多激烈啊,中国车企 already 占了80%的电动车份额,日系车又死守燃油车阵地,哪吒X在当地卖16万,比国内贵了7万,能有多少人买单?
说真的,哪吒的教训太深刻了。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从来不是靠砸钱就能赢的。你看零跑,靠垂直整合和零部件外供,硬是从低价市场杀出血路;而哪吒,既没守住性价比基本盘,高端化又没做出差异化,融资还断了档——2024年港股IPO失败,E轮30亿领投资金因为债务问题到不了账,简直是步步错。
现在再看哪吒计划7月在泰国生产哪吒X,目标年销1万辆,毛利率10%-15%,这算盘打得挺好,但根基不牢啊。核心技术没积累,供应链还没理顺,光靠海外市场能行吗?我看悬。
哪吒的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新势力生存的关键:要么像零跑那样死磕成本,靠规模效应盈利;要么在智能化、核心零部件上建立技术护城河。千万别学哪吒,高端化冒进、管理粗放、融资断档,最后落得个满盘皆输。
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洗牌的当下,哪吒的坠落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战略定力、风险管控、责任担当,缺一不可。如果你是新势力车企的老板,面对这样的困局,你会先保技术还是保现金流?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生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