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全都是弟弟?追觅汽车在首届大会宣布150亿元订单,22国经销商齐签约,能否撬动新能源格局成为焦点

9月28日,追觅汽车在首届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150亿元订单,来自22个国家的54家经销商同时签约。这一组数字像一记手雷,砸在新能源圈的桌面上。我在车库里站着,灯光把金属纹路照出细小的光斑,手心有点发热,却又因为空气里新油的味道而发凉。

我把方向盘边缘的纹路摸了一下,皮质带着微微的潮气。 同事小李盯着屏幕问:这150亿,真落地吗?我说:先别急,看看交付节点。

蔚小理全都是弟弟?追觅汽车在首届大会宣布150亿元订单,22国经销商齐签约,能否撬动新能源格局成为焦点-有驾

这笔订单,按公开信息估算,可能对应三千到三千五百辆级别的中高配车型,体感热度很真实;但样本少,交付时间、车型构成仍未定。若按平均每辆车300万元来算,150亿看起来像是起点,但若实际车型结构偏重低价区间,数字就会迅速被拉平。你们怎么看?会不会有踩线的风险?

同价位在20-25万区间的两三款车,实操差别最直观的,是座舱静谧与路面反馈。追觅在隔音材料和传感器布局上强调的是车内静,路面传来的细碎声响被滤掉很多;另一款同价车则更强调底盘干脆的回馈,转向手感略硬,噪声分布也更明显。实操起来,扭矩输出相似时,日常出行的舒适感和 première 体验会因为这点小差异被放大。

把供应链和研发看成一桌大餐,关键不是某道菜多好吃,而是火候与上桌速度。研发像灶台上不断翻炒的锅,传感器、AI算法、车载芯片这几样要一起跳动;供应链则像餐桌上的刀叉与酒杯,缺一件就会让整桌菜凉。追觅靠的是跨界积累的整合力:把智能硬件的传感器语言和汽车的安全约束放在一个节拍上,试图以系统级的体验来弯道超车。这种思路听起来美,但真正落地时,电池供应、测试标准、认证流程都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蔚小理全都是弟弟?追觅汽车在首届大会宣布150亿元订单,22国经销商齐签约,能否撬动新能源格局成为焦点-有驾

前文说能改写新能源格局,其实有点大。现在回看,原因有两点:一是样本太小,产线若不能稳定,订单兑现会被时间拉长;二是售后与充电网络的覆盖仍未成型,用户体验的连续性和可控性无法一蹴而就。所以,这个故事不能只看金额,还要看节点和入口。(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想问三个点:第一,若没有成熟的充电网络和快速维修点,150亿的交付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第二,跨界玩家要不要真的以软硬一体的生态为核心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战?第三,若第一批车型的核心硬件出现稳定性问题,后续的保修和口碑能否撑起来?

有点麻烦的是,信息像碎光斑,随机落在不同角落让我难以拼出完整地图。招聘频繁、信息混乱、市场宣传与实际产能之间若有错位,会不会变成下一轮的过度热情而非持续竞争力?这确实让我有些质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里面夹着这次大会的一页纪要。上面写着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充电桩排队时间23分钟。旁边干干净净写着几个字,像是临时的备忘。边角处还有轻微油渍,像是长期贴在桌沿的痕迹。没什么轰动效果,却让人突然意识到:光有订单和签约,真正的时间成本、场地配套和运维能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蔚小理全都是弟弟?追觅汽车在首届大会宣布150亿元订单,22国经销商齐签约,能否撬动新能源格局成为焦点-有驾

一个没想过的猜测:追觅可能在试图用传感器生态搭建软硬一体的卖点,而不是单靠价格来取胜。这个猜测还很不确定,毕竟手里没有足够的公开数据来证实。临场的小计算也来一把吧:若电价0.6元/千瓦时,耗电量按15千瓦时/100公里来算,百公里电费约9元;若冬季耗电升至20千瓦时/100公里,成本约12元。以城市代步的日常场景,这个差别并不小,却也并非决定性。

销售区的老同事低声说:第一年的成败不是交付数量,而是口碑和保修走得多快,售后响应有多在场。他的话没错,但我听着也有点心酸——把一个潜在的破局者变成后续兑现的成本项,看起来像是行业里最不浪漫的事。

追觅到底能不能成为超越蔚小理的黑马?150亿元订单背后的市场需求真的能形成长期销量吗?我愿意给它一个时间点去回答,但更愿意把问题留给你:如果你要买车,你关注的点究竟是什么?是速度、还是可靠的保修、还是日常的充电与维护成本?你愿意把一个跨界新势力的新鲜感押在第一年的交付里吗?

蔚小理全都是弟弟?追觅汽车在首届大会宣布150亿元订单,22国经销商齐签约,能否撬动新能源格局成为焦点-有驾

路上最难的部分,往往不是单车的动力系统,而是这条路上的人心与信任。就像车门扣合时那一下轻微的咔嗒声,给人的感觉很现实——有人愿意拎着钥匙在夜色里等候,有人已经在想象明天的充电桩排队时间和售后的响应速度。你呢?你准备好把信任交给一个从家电到汽车的跨界玩家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