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周末江铃重汽新能源车发布活动去不去?据说有黑科技!"同事小李神秘兮兮地凑过来,眼睛亮得像发现新大陆。我正被一堆报表折磨得头昏脑涨,听到这话,手指在键盘上顿了一下。
说实话,我对车展这类活动向来兴趣缺缺。记忆里那些千篇一律的展台、程式化的讲解,活像一场精心排练的舞台剧。但看着小李期待的眼神,我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行啊,就当透透气。"
周六的展览中心人头攒动。远远就看见江铃的展区被围得水泄不通,蓝色的灯光像潮水般涌动。我和小李好不容易挤到前排,突然听见"咔嚓"一声脆响——展台中央的LED屏像积木一样向两侧滑开,一辆流线型的新能源重卡缓缓升起,车头三颗LED灯组次第点亮,像苏醒的巨兽缓缓睁开眼眸。
"这出场方式够炫啊!"我听见身后有人惊叹。确实,比起那些停在展台上任人观赏的"标本",这辆车仿佛有了生命。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哑光车漆上,竟泛出极光般的渐变色彩。
"各位请看驾驶室。"讲解员话音刚落,车门自动旋开,露出科幻电影般的座舱。我注意到方向盘居然是半透明的,仪表盘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活像战斗机驾驶舱。"这设计绝了!"小李激动地捅我胳膊,"你看那个智能语音系统,说方言都能识别!"
现场突然响起熟悉的民谣旋律,我正纳闷,只见卡车货箱缓缓展开,变成一个小型舞台。几个年轻人抱着吉他跳上去,开始演唱改编版的《在路上》。歌词里巧妙融入了新能源、智能驾驶等元素,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摇摆,有人甚至掏出手机开闪光灯应援。
"现在邀请五位观众体验自动泊车功能!"主持人话音刚落,周围立刻举起一片手臂。我被小李推着往前挤,莫名其妙成了幸运儿之一。坐进驾驶座才发现,这车连换挡杆都做成了游戏手柄的造型。当车辆自己精准倒入狭小车位时,我听见旁边大姐惊呼:"哎哟,这比我老公停得都标准!"
最让我意外的是互动区。扫码就能用AR技术看到车辆内部结构,手指滑动就能"拆解"发动机。几个小朋友围在全息投影前大呼小叫,有个戴眼镜的男孩兴奋地向他妈妈解释电池原理,俨然小小工程师的模样。
活动结束时,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种子纸做的纪念卡——浸水后能长出花草。我捏着这张带着青草香的卡片,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那辆老卡车,驾驶室里总飘着汽油味,夏天像蒸笼,冬天漏风。而现在,这些钢铁巨兽正在变得如此...有趣。
回公司的地铁上,小李还在滔滔不绝地讨论快充技术。我看着窗外掠过的城市光影,第一次觉得,原来重卡也可以这么酷。那些冰冷的钢铁与电路之间,分明跳动着让人会心一笑的生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