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据称是吉利银河的大年,年初推出了银河L7 EM-i、银河L6 EM-i、全新吉利银河E8等改款产品。据了解,吉利银河在年内还将推出至少5款全新车型,包括两款SUV和三款轿车。这么密集的新品上市,未来的市场会怎么样那?在这些车型中,即将在22日在米兰时装周迎来首秀的吉利银河M9分外受到市场关注,高配置下价格若能下探到25万,大型SUV市场势必又将迎来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
200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了60%,已经曝光了多项配置的吉利银河M9以“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的身份入局,可以说承载着吉利品牌向上的野望,冲击百万销量的同时,在米兰首发也是意味深长,中国汽车工业冲击全球高端市场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从技术普惠到场景革命,M9的市场前景又会怎么样那?
精准卡位:补市场空白,会重构价格体系吗?
当前,25-35万元区间的高端六座SUV市场也早已经是杀声震天。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早已经占据先发优势,M9在此时入局面临的竞争必然是惨烈的,想要撕下一块肉下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从配置看M9以“技术平权”策略入场——入门版标配全域AI系统、神盾电池安全架构及L3级辅助驾驶功能,高配车型则通过数字灯光、全主动悬架等配置强化豪华属性。这种“全系皆旗舰”的产品理念其实挺受市场欢迎的。既避免陷入“顶配才有真科技”的消费陷阱,又通过价格下探形成错位竞争。 从这一点来说M9还是值得高看的。但客观的看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依然很敏感。 如果M9能将起售价控制在25万元以内,或将吸引原计划购买合资中型SUV的家庭用户,同时分流部分30万级新能源竞品客户,成为“性价比旗舰”的代名词。
核心竞争力:是参数领先还是场景落地?
个人认为M9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将硬核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从已经公布的细节看,M9搭载了千里浩瀚智驾系统,通过5颗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在暴雨天气下障碍物识别响应速度比人类快8倍,夜间识别准确率高达99.2%,显著优于特斯拉Autopilot等竞品。这种技术优势或将推动消费者从“功能有无”转向“体验优劣”的决策转变。
另外,M9座舱内“移动会客厅”“露营模式”等号称18项场景解决方案,也算直击家庭出行痛点。例如,外放电功能支持6台设备同时供电,AR-HUD投射100英寸虚拟屏幕,将车辆从交通工具升级为生活空间。这些都是目前市场的痛点。
在安全方面,M9搭载的神盾电池系统通过针刺、浸水等极限测试“零起火”,主动防御系统也可预判碰撞风险并调整座椅姿态,这些技术背书将有效缓解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性的焦虑。
自主供应链与全球化
而从更大的范围看,M9的上市或将加速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 供应链的突围尤其引人瞩目,像国产激光雷达、77GHz毫米波雷达等核心部件的量产装车,基本打破了博世、大陆等国际巨头的垄断,当然也让整车成本下降了15%-20%,为后续残酷的价格战可以说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另外,M9选择米兰设计周首秀,以“东方美学+智能科技”的组合拳切入欧洲市场。其导航系统支持方言化语音交互、本地化法规适配等细节设计,展现“全球车,本地心”的细腻策略。
总体上看,尽管M9前景可期,吉利品牌自身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品牌认知度低产品线混乱一直是老毛病了。像L系列、E系列、M等系列并存,消费者看的眼花缭乱,但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消费者对品牌高端化的感知,假若在营销精准化上再细化一些,市场前景或者更明朗。
另外交付能力也会对市场口碑带来巨大影响,高阶智驾系统必然依赖激光雷达等部件的产能。能否按期交付对M9来说也是一大考验。同时, 问界M9已建立“华为生态”护城河,理想L9凭借用户运营也构筑壁垒,从这个角度来说M9仍然需要在智能化体验差异化上持续加码。
无论如何,吉利银河M9的市场表现,或将验证中国品牌高端化的新范式——不再依赖配置堆砌或低价策略,而是通过技术普惠、场景创新与产业链自主化,实现从“性价比”到“品价比”的跃迁。若其能成功打开25-35万元市场,不仅将改写高端六座SUV的竞争规则,更可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红利”向“技术红利”的转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