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重磅官宣,技术大突破,这才是真遥遥领先!

最近,很多人聊天,尤其是聊到车的时候,话题总会不自觉地绕到比亚迪身上。

以前咱们老百姓买车,心里都有一本账,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个牌子,比如丰田、本田、日产,大家看重的是省油、耐用、小毛病少。

可现在,情况好像变了,街上挂着绿色牌照的车越来越多,身边换车的朋友,十个里头有好几个都在看比亚迪。

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这比亚迪是真有那么厉害,还是就是一阵风?

比亚迪重磅官宣,技术大突破,这才是真遥遥领先!-有驾

是不是咱们自己人捧自己人,出了国门就不行了?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比亚迪这股风到底是从哪儿刮起来的,又能刮多远。

咱们先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品牌故事,就看最实在的东西——卖了多少车。

今年前七个月,比亚迪在国内外的总销量达到了惊人的249万辆。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有点抽象,我们换个说法。

这意味着,在咱们中国,平均每卖出三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这个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分一杯羹了,这简直是在自家地盘上,把曾经的销量霸主,比如日产和本田,甩开了一大截。

过去,日产的轩逸、本田的思域和雅阁,那是何等的风光,是很多人买家用车绕不开的选择。

可现在你再去看每个月的销量排行榜,前几名的位置几乎都被比亚迪的车型牢牢占据,那些曾经的日系神车,已经被挤得看不清身影了。

比亚迪重磅官宣,技术大突破,这才是真遥遥领先!-有驾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在自己家门口卖得好,说明不了全部问题,毕竟有主场优势。

有本事走出国门,去跟国际巨头掰掰手腕。

这话确实有道理,一个品牌到底强不强,得看全世界的消费者认不认。

那我们就来看看出口的数据。

前七个月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了133%。

这个增长速度是什么概念?

就是去年同期出口一万辆,今年就变成了两万三千多辆,翻了一倍还多。

而且,这可不是零敲碎打地卖到一些小国家,而是用比亚迪自己的巨型滚装船,一船一船地,把成千上万辆汽车,运到了汽车工业的老家——欧洲,也运到了曾经让我们望尘莫及的汽车强国——日本。

这里头最让人感慨的一件事,就是日本的媒体和车企,竟然正儿八经地买了一辆比亚迪海豹,然后把它拆得七零八落,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研究。

这个场景,简直就是历史的戏剧性反转。

比亚迪重磅官宣,技术大突破,这才是真遥遥领先!-有驾

想当年,是咱们的工程师,把丰田、本田的车拆开,研究人家的发动机为什么那么省油,变速箱为什么那么平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轮到他们来研究我们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了。

这件事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技术本身,它代表着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我们已经从一个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学习的学生,变成了能够让对手认真研究的竞争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了领跑者。

这口气,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憋了太多年了。

光有销量还不行,我们还得看它是怎么把车卖出去的。

比亚迪的打法,说白了就像开了一家巨型生活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不管你兜里有多少钱,想买什么样的东西,总能找到一款让你动心的。

你看它的产品线,拉得非常开。

想买经济实惠的家用车,有王朝系列的秦、宋,特别是秦PLUS,直接把插电混动车的价格门槛拉到了六七万的水平。

这个价格,在过去你只能买一辆配置很低的合资品牌小型燃油车,现在却能买到一辆空间更大、能用电、能加油、配置还挺高的车,这对普通家庭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想买年轻时尚一点的,有海洋系列的海豚、海鸥、海豹,设计感更强,更受年轻人的欢迎,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城市的“街车”。

比亚迪重磅官宣,技术大突破,这才是真遥遥领先!-有驾

如果你预算充足,想买高端一点的,它也给你准备好了。

腾势D9在MPV市场硬生生从别克GL8和丰田赛那嘴里抢下了一大块蛋糕;方程豹的豹5,满足了很多人对硬派越野的向往;更不用说百万级别的仰望U8,用原地掉头、水上行驶这些看起来像科幻片里的技术,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技术实力。

从几万块的代步车,到上百万的豪华车,比亚迪用一张密不透风的产品网,把几乎所有消费者都网罗了进来。

这时候又有人会说了,比亚迪不就是会“堆料”吗?

把能给的配置都给你,再定一个低价,这谁不会啊?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堆料确实不难,难的是堆了这么多料,价格还能做到这么低,同时自己还能赚到钱。

比亚迪能做到这一点的核心秘诀,就是“垂直整合”。

这个词听起来专业,其实道理很简单。

比亚迪重磅官宣,技术大突破,这才是真遥遥领先!-有驾

就好比你开了一家包子铺,如果你的面粉、猪肉、大葱都是从菜市场买的,那菜市场的价格一波动,你的成本就控制不住。

但比亚迪这家“包子铺”,不仅自己开了面粉厂,还自己养了猪、种了葱。

从最上游的锂矿资源,到最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再到汽车里用的芯片,甚至很多零部件,它都能自己生产。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控制力超强,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

当别的车企还在因为电池太贵而发愁时,比亚迪可以自己决定成本,也就有了降价的底气。

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发起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这感觉,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刚出现时,诺基亚和苹果的对决。

诺基亚把按键手机做到了极致,结实耐用、信号好、待机时间长,但苹果直接拿出了iPhone,用一个全新的触摸屏和应用商店的生态,彻底改变了游戏的规则。

今天,传统日系车企就像当年的诺基亚,它们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精益求精,努力把油耗再降低一点点。

而比亚迪则像当年的苹果,它直接掀了桌子,告诉你别再只比省油了,咱们换个玩法。

比亚迪重磅官宣,技术大突破,这才是真遥遥领先!-有驾

我的混动车,既有油车的续航,又有电车的安静、平顺和提速快的优点,智能化体验还更好。

这已经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上的竞争了。

最后,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

比亚迪今年如果真的能冲到480万辆的年销量,离世界第一的宝座还有多远呢?

去年,全球销冠丰田卖了1120万辆车,差距依然很大。

丰田就像一头行动稳健的大象,根基深厚,在全球有无数忠实的客户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但它的弱点在于,转身太慢,在电动化浪潮面前显得有些迟疑。

而比亚迪就像一头迅猛的猎豹,奔跑速度极快,充满活力。

虽然总销量还有差距,但一个是个位数的缓慢增长,一个是百分之几十甚至上百的爆发式增长,此消彼长之下,未来几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世界第一的宝座易主,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所以,当今天我们看到满大街的比亚迪,当“买车绕不开日系”的老观念被动摇时,我们见证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技术自信的建立。

下一次我们再换车的时候,手里的选票会投给谁,心里的那杆秤,可能真的已经不一样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