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企出口榜单揭晓,隆鑫157万辆夺冠,豪爵紧随其后

最近,一份关于咱们国家摩托车出口的最新数据出来了,是2024年全年的一个总结报告。

一说起中国制造,大家可能马上想到手机、家电、衣服鞋帽这些,但其实摩托车也是咱们国家一个非常厉害的出口产品。

咱们国家不光是自己用摩托车的人多,生产量大,往国外卖的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中国摩企出口榜单揭晓,隆鑫157万辆夺冠,豪爵紧随其后-有驾

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的统计,光是2024年,咱们国家就向全世界出口了超过1449万辆燃油摩托车,这个数量占了全球摩托车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还多,可以说,世界各地马路上跑的摩托车,有不少都是咱们中国造的。

那么,在这么多出口的摩托车里,到底是谁家的功劳最大,哪些企业是真正的出口大户呢?

这份榜单一出来,还真能看出不少门道,有些结果可能和大家平时在国内看到的品牌印象不太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这份榜单是怎么排的。

这个排名,主要是看谁家卖出去的摩托车数量最多。

按照这个标准,2024年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重庆的隆鑫摩托。

这家企业可能有些朋友在国内听得不多,但在国外市场那可是响当当的。

一年时间,隆鑫总共出口了157.29万辆摩托车。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中国摩企出口榜单揭晓,隆鑫157万辆夺冠,豪爵紧随其后-有驾

平均算下来,每天就有超过4300辆隆鑫摩托车从中国的港口装船,运往世界各地,这规模确实非常庞大。

而且它的增长速度也很快,比前一年多卖了将近三成,说明它在海外的销路是越来越好了。

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咱们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了,大长江集团,也就是生产豪爵摩托的那个厂家。

在国内,豪爵可以说是摩托车市场的“一哥”,销量常年领先。

在出口这方面,它也同样实力强劲,2024年出口了95.22万辆,稳稳地坐在了第二名的位置。

大长江不仅有自己的豪爵品牌,还和日本的铃木有很深的合作关系,所以它的产品线很丰富,质量也稳定,在国际上也有很好的口碑。

从第三名开始,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摩托车产业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地域集中性非常强。

这份前十名的榜单,几乎被重庆和广东这两个地方给包揽了。

咱们来看看,排在第三的是广东大冶公司,它旗下的品牌是豪江摩托,一年出口了将近75万辆。

中国摩企出口榜单揭晓,隆鑫157万辆夺冠,豪爵紧随其后-有驾

第四名是广州的豪进摩托,出口了62.6万辆,而且它的增长速度特别猛,一年增长了超过百分之六十八,可以说是势头正盛。

第五名又回到了重庆,是宗申摩托,出口了将近61万辆。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就是排第五的宗申和排第一的隆鑫,这两家重庆的巨头企业在2024年进行了战略重组,简单说就是成了一家人了。

它们两家加起来的出口量,一年就接近220万辆,这在整个行业里可以说是绝对的巨无霸。

榜单继续往下看,第六名是重庆银翔,出口了超过60万辆;第七名是广东江门的珠峰摩托,出口了48万多辆;第八名是新大洲本田,这家企业总部在苏州,是日本本田品牌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出口了43万多辆,也是前十名里唯一一家不是来自重庆或广东的企业。

第九名和第十名则再次被重庆企业拿下,分别是力帆实业和重庆润通,它们分别出口了33万多辆和将近30万辆。

这么一盘点下来,前十名里,重庆占了五家,广东占了四家,加起来就是九家。

这充分说明了,在摩托车出口这个领域,重庆和广东就是咱们国家的两大核心基地,实力非常雄厚。

不过,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卖得多,就一定是最厉害的吗?

中国摩企出口榜单揭晓,隆鑫157万辆夺冠,豪爵紧随其后-有驾

我们平时买东西都知道,卖10件单价10块钱的东西,和卖1件单价100块钱的东西,营业额是一样的,但背后的产品价值和品牌含金量可能完全不同。

这个道理,在摩托车出口上同样适用。

上面我们看到的排名,是按照卖了多少“辆”车来计算的。

但如果我们换个算法,不看数量,而是看总共卖了多少“钱”,也就是出口金额,那这个排名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咱们国家出口的摩托车,绝大部分都是销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那些地方,摩托车主要是一种生产工具和日常代步工具,大家需要的是价格实惠、皮实耐用的小排量摩托车。

所以,我们出口的摩托车单价普遍不高。

而真正能卖上价钱的,是那些大排量的、性能强的、主要用于休闲娱乐的高端摩托车,这些车的市场主要在欧洲和北美。

中国摩企出口榜单揭晓,隆鑫157万辆夺冠,豪爵紧随其后-有驾

按照出口金额来重新排名,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冠军”就出现了,它就是来自浙江的春风动力。

这家企业在刚才的数量榜上连前十名都没进去,但是在金额榜上,它却以12.43亿美元的出口总额,超过了数量冠军隆鑫的10.5亿美元,排在了全国第一位。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因就在于春风动力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它不跟别人去拼价格、拼数量,而是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大排量的中高端摩托车,直接去和国外的知名品牌竞争。

它卖一辆车的价格,可能是那些小排量代步车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虽然卖出去的总数量没那么多,但总销售额却更高。

这就好比一个专卖奢侈品的店,虽然一天进店的客人不多,但成交一单的金额就可能顶得上一个大卖场卖半天的货。

同样来自浙江的钱江摩托也是一个例子。

中国摩企出口榜单揭晓,隆鑫157万辆夺冠,豪爵紧随其后-有驾

它的出口数量也不在前十,但出口金额却能排到全国第七,达到了3.6亿美元。

春风和钱江这两家浙江企业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另一种可能性。

这说明,咱们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只在中低端市场靠量取胜了,也开始有能力、有信心去冲击由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品牌长期霸占的高端市场。

所以,综合来看这份2024年的出口数据,我们能得到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一方面,以重庆和广东企业为代表的“数量派”,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根基。

它们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让“中国制造”的摩托车跑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产业的规模优势。

另一方面,以浙江企业为代表的“价值派”,则代表了产业升级的方向。

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正在努力提升中国摩托车的形象和价值,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这两条路并不矛盾,反而是互为补充。

既要有能占领广大基础市场的“国民车”,也要有能打响国际声誉的“高端货”。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对于咱们国家整个摩托车产业的未来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健康的信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