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辆汽车集体翻车,老外CEO炫耀,华为特斯拉热搜,国产智能驾驶的真相终于被摆上了桌面。懂车帝联合央视,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辅助驾驶实测”,一时间舆论哗然。毕竟,谁没听过销售们口若悬河地推介L2、L2+、准L3、伪L4?谁能想到,这些号称能“解放双手”的黑科技,上了路却纷纷变成“马路杀手”,闹了个大红脸。
测试很简单:把36款市场热门智能汽车送到封闭道路,模拟15公里的高速和城市混合路段,设置野猪冲出来施工路障、小孩横穿马路等15种典型而危险场景。听说这些,是算法工程师最不愿在深夜加班时见到的“夺命难题”。可没办法,现实从不看你是不是特斯拉粉、还是华为信徒。结果如何?36辆车,只有特斯拉两款车型成功避开了野猪模型,其他集体“扑街”。城市路段26款车与“小学生”模型交锋233次,只成功103次。高速场景,36辆车183次出镜,只通过44次,成功率堪忧。
有人说:这不是瞎扯吗?同品牌还内斗,特斯拉Model X躲得过去,Model 3直奔猪群;问界M7、M8夜间识别无压力,M9和阿维塔12却径直扎进路障。难道分别出自不同宇宙?用户一脸茫然:一套系统,车价翻番,怎么结果天壤之别?但业内人心知肚明——车厂有宣传、供应商有模板、算法有bug,出了事各家都指着对方甩锅。到底怪谁,问天问地不如问自己。
面对这份“集体自曝家丑”的成绩单,车企们选择集体静音。除了马斯克跳出来在推特上指点江山,嘲笑自己不用激光雷达都能第一。鸿蒙智行一向高冷,客气贴出半年成绩单,来个“不予置评”,用数据硬刚质疑。其他品牌如失声金鱼,避重就轻。你要说中国车企没担当,那美国车企也不敢只谈成功不提窘态——马斯克乐呵,他的团队下班路上还不忘悄悄优化算法。
旁观者未必懂得算法有多难,但懂道理——广告里侃天侃地,现实中却连一头假野猪都绕不开,车主能不火大?殊不知,公安交警三令五申,辅助驾驶再怎么“高阶”,用在现在市面上的产品,一律别做“甩手掌柜”。事故出了,责任归司机,法律没有情怀。
懂车帝对此态度明快:“我们测的不是排名,只是做科普。”本意是让消费者长点心,不要人云亦云买盲盒。可网友的热情远超想象:谁撞了几次,谁绕开几头猪,车主奔走相告,键盘侠激辩一夜,谁家系统更划算。反讽的是,本想劝诫大家别迷信,最后却演成了品牌“谁更拉胯”的头号撕逼现场。
最惨的莫过于那些连“野猪测试”都闯不过去的昂贵车型,现场图片堪比出事现场。有人一边心疼车模,一边冷笑——“这测试虽然不完美,但比你们讲PPT、站台喊口号要真诚多了。”不买国产,那进口的也没有神迹。下单前幻想L4,上路后边开车边祈祷,现实和理想像极了车头撞上野猪的那一刻,支离破碎。
到底问题出在哪?根源很简单:技术没有捷径,与营销套路较劲只能自取其辱。现阶段的辅助驾驶,再怎么“AI加持”,本质都只是个强化版的定速巡航。交管部门一句话,结了车主的幻想:“别信解放双手,现在所有的智能驾驶,还是得靠人自己看。这皮卡丘再可爱,也能触电。”
这场测试,并非惟恐天下不乱,也不是拿国产下马威。懂车帝不是判官,只是拿出事实给市场泼冰水:无论你是研发大拿还是数据吹哨人,都逃不过现实铁律。现在所有车企都在磨刀霍霍准备“大招”,一面精进算法,一面琢磨下次如何不再丢人。留给他们的时间与消费者的耐心,都在一点一点被削薄。
结尾怎么说?中国智能驾驶的路,得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且行且珍惜。与其指望一夜科技飞升,不如回家拿稳方向盘。买车是为了生活便利,不是用来“孤注一掷赌明天”。毕竟,开得好不是解放双手,而是守住底线——车还得靠人自己看。这就是本次测试最扎心、最真实的启示。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