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中国门店大降价,C级只要21万,展厅冷清到让人心慌
谁还记得几年前去看车时,奔驰展厅里那种高高在上的气氛?现在完全变了样。上周我路过家附近的4S店,本来想着进去蹭个空调顺便看看新款E级。结果一进门就被满墙的“直降”“优惠”贴纸晃得眼花——销售小哥倒是挺实诚,上来就说:“C级现在能便宜12万,你要是手快还能挑颜色。”听着像卖二手房一样。
这两年买车群里聊起奔驰,总有人感叹“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五折开走”。真不是吹牛。我同事去年刚换了一辆A级,说落地才13万多,比他原先看的雅阁顶配还便宜。他爸还嘱咐一句:“你可别跟邻居说这是新买的奔驰,不然他们以为是假货。”
其实不仅仅是价格跳水那么简单。前阵子上海、杭州还有唐山、东营,都有朋友发照片,说本地的某些奔驰门店直接关了,人去楼空。一问销售,说什么业务调整,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日子不好过呗。
翻翻数据也挺扎心:2025年上半年,整个中国市场只卖出29.32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整整14%。第二季度更惨,只交付14.04万辆,同比暴跌19%。财报出来的时候,我在微信群看到几个老销售吐槽,“净利润只剩9亿欧元,还不到去年三分之一,这还是全球算一起呢”。
北京那边一个做维修的小师傅讲,今年已经连续第二年业绩下滑了。“以前20周年庆祝都是送礼品抽大奖,现在都没人提这茬儿。”据懂车帝和东方财富网那些行业分析说,北京奔驰收入掉3%,税后利润直接砸下来18.5%。
不过,这波寒流也不是只有奔家的烦恼。宝马、奥迪其实也遭殃,但奔家的速度确实吓人。我表弟在武汉做新能源专员,他说最近EQA报价从32万多砍到18万多,“老板都愁死啦,一台亏好几千”。华南地区燃油A级从21万多干到13.98万。有一次我问他怎么这么狠,他回我一句方言:“库存压着哩,不卖更亏。”
上海更夸张,有朋友晒订单单据,A级最低报12.56万元,比指导价腰斩;C级也是,从33-38万元区间直接跳水到18-23万元之间。“以前加钱抢现车,现在赔钱甩库存”,经销商嘴里的话越来越像段子。
连主力车型E级和GLC都没幸免。武汉那边听师傅讲E级直降11.5万元,有客户差点以为搞错型号;GLC轿跑最高优惠15万能有,经销商自己笑称“史无前例”。有个干了十五年的老哥私下跟我们聊天,“一辆亏一辆,但仓库里放着每天掉钱,更不敢留。”
再往深处扒拉一下原因,其实就是传统燃油需求全线萎缩。本土品牌市占率飙升68%,同比涨25个百分点。不光燃油不行,新能领域也是寸步难行。据汽车之家与中关村在线的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销量大跌23%,只有18万辆出头,占比9%不到。而宝马同期能做到19%。
电动车到底哪里卡住脖子?不少用户反馈智能化水平太低,而且续航焦虑根本解决不了。我试驾过一次EQB,那套MB.OS系统反应慢半拍,高德导航三年后竟然还要续费(而且每项功能单独收),隔壁国产品牌都是免费用到底。这种收费模式,在朋友圈已经成段子素材。有位换国产新能源的小伙伴吐槽:“花三十几万能买个电动奔,还不如十几万能买国产新势力,用起来顺手又省心。”
讲真,中国本土品牌这些年的进步确实快,小鹏蔚来理想小米轮番登场,把BBA原来的用户群抢走不少。不止技术代差,还有合作方式变化,比如奥迪找华为智驾方案,宝马跟魔门塔深度绑定,而奔家则靠吉利莲花插混项目搭伙。这些事业内早就传开,在汽修圈茶余饭后常被拿出来调侃——曾经引领技术,如今只能追随别人脚步。
消费观念也变天了。我认识一个90后的创业者,以前觉得开奔家很体面,现在反而觉得国产新能源才叫懂生活。他们公司停车场里,一排排崭新的理想、小鹏旁边,就是晒太阳等人的打折奔家旧款,看起来格外寂寞。
再插句闲话,上个月帮邻居保养他的老款GLK(2013款),发现仪表盘显示屏偶尔黑屏,据维修师傅讲,这是早期批次通病。“你这屏幕坏起来麻烦,要么整个模块换,要么拆半天焊线。”邻居最后选择凑合用,因为最近行情不好,也怕修完又贬值太快。这类冷门故障网上查资料才知道,同批次很多人在论坛吐槽,却一直没官方召回处理,可见售后服务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至于展厅里的气氛……我去看车时遇见年轻销售站柜台刷手机,无聊地盯着窗外。他自嘲道,“现在顾客进来第一句话就是‘打多少折’,配置啥的不重要啦。”阳光底下一排排特价标牌闪烁,而马路对面那个造势的新势力体验馆却挤满试驾队伍,两相对比特别明显。
时间长了,有些旧时代故事慢慢淡出视野。今年春天微信群讨论二手行情时,还有人感慨当初加价提的新GLE,如今挂牌转让没人接盘,都怪市场变脸太快。不过养护方面倒还有点意思,比如今年梅雨季节发动机舱漏水问题频发,好几个技师抱怨设计细节没考虑南方湿气重,用料缩水导致密封条提前老化——这种八卦平时很少有人注意吧?
最后扯远一点,我身边几个老司机准备年底换车,对BBA兴趣一般,都琢磨入手纯电或者增程式,也许哪天街头看到A牌或星徽标志,就会突然怀念过去那些遥不可及的豪华梦。但如今嘛,大多数只是低头赶路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穿插于文内,包括懂车帝、东方财富网、汽车之家、中关村在线等行业信息及真实生活片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