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那家宝信宝马4S店,猝不及防地偃旗息鼓了。
这事儿,怎么听都透着股诡谲劲儿。
宝马诶,好歹也是块金字招牌,4S店说崩就崩,任谁都得愣怔半晌。
更糟心的是那些掏了腰包,下了定金、买了保养套餐的顾客,一觉醒来,银子怕是要打了水漂,呜呼哀哉。
黄女士的境遇颇具代表性。
岁末年初,她相中了一款宝马,攥着定金,盘算着年前提车,喜气洋洋地过个肥年。
结果呢?
店门紧闭,车影渺茫,定金退款更是渺无音讯。
一万来块,说巨款算不上,可也够一家老小置办些年货,体面过节了。
遑论那些斥巨资购入“无忧双保”终身保养的车主,几万块真金白银砸进去,堪堪用了两次,余下的服务便付诸东流,徒留一声叹息。
这桩闹剧的祸根,直指宝信宝马背后的金主——广汇汽车集团。
这些年,广汇的日子着实难捱,债务如麻,资金链岌岌可危。
这并非空穴来风,广汇汽车已然因股价跌破面值而黯然退市,负债总额更是高达七百亿!
这数字,单是念叨一遍,就让人不寒而栗,脊背生凉。
广汇汽车泥足深陷,其麾下的4S店自然也难逃池鱼之殃。
东莞宝信因欠缴税款而被税务部门点名,实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更具杀伤力的是,宝马中国直接褫夺了广汇宝信旗下十家经销网点的授权。
没了金字招牌的加持,4S店便如同行尸走肉,关门大吉也只是旦夕之事。
那么,问题来了,广汇汽车缘何沦落至此?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便是其急功近利,盲目扩张。
昔日,广汇倚仗并购一路高歌猛进,摊子铺得过大,却对新能源转型的浪潮视若无睹。
当其他车企卯足了劲儿拥抱新能源之时,广汇依然抱着燃油车这棵老树不放。
雪上加霜的是,主机厂的压库政策更是让其捉襟见肘,最终导致了崩盘的局面。
顾客的权益遭受侵害,维权之路也颇为踯躅。
12315,抑或报警,这些寻常的途径收效甚微。
想要通过诉讼途径追回损失,却发现企业的资产早已被法院查封,无异于竹篮打水。
部分车主,当初签订的是电子合同,甚至仅仅是口头协议,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维权之路更是荆棘丛生,举步维艰。
区区一个数字,便足以窥见问题的严峻性:2024年,全国逾四千四百家4S店黯然退场,逾四成经销商亏损累累。
这无不昭示着,传统的4S店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新能源汽车的冲击、燃油车销量的颓靡不振、运营成本的水涨船高,每一项都如同泰山压顶,令经销商们喘不过气来。
豪华品牌的光环,也在逐渐黯淡失色。
宝马、奔驰的4S店接二连三地倒闭,让顾客对豪华品牌的信任荡然无存。
二手车残值大打折扣,售后体系的稳定性也备受质疑。
当我们下意识地将原因归咎于“市场大环境不景气”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所在?
譬如,主机厂与经销商之间那不对等的关系,新能源转型步伐的迟缓,以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缺位,等等。
广汇汽车的陨落,不过是行业洗牌的一个小小注脚。
今后,汽车经销商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紧随新能源市场的节拍。
那些依然墨守成规,抱着老一套不放的企业,恐怕终将难逃被时代洪流所吞噬的命运。
东莞宝马4S店的闭门谢客,留给大众的,不仅仅是订金和保养套餐的纷争,更是一次发人深省的警醒。
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切莫成为下一个“待宰的羔羊”。
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这场洗牌,或许能使其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拨云见日,重焕生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