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让人尊敬的莫过于一种生物,它出门自带肾,进门还自带格。这么多年,宝马的那对“双肾”,靠着一副“你看我很贵,你就很贵”的表情,硬是把很多人逼到提肾的边缘。如今,电驱时代大潮涌来,连这对鼻孔也封起来了,可见电风暴还是能治点传统顽疾的。别问,人类对电的屈服,比对丈母娘还顺从。
最近宝马推出的新一代iX3,搭了800V架构,说有“驾控超级大脑”。宝马把大脑都装车里了,这年头脑子确实是一种稀缺资源。不信你看,市面上衣着光鲜的车多,不带脑子的人更多。而宝马这回不光打肾,还打脑,车企这波比拼,已经不是拼马力,是拼脑力。
这货是什么货?宝马新世代战略下的首款量产电动。看设计呢,全是Vision Neue Klasse X的DNA,这名字用德语说出来都像医生开出来的处方单。前脸是封闭数字双肾,车身线条比我银行卡账户还平滑。内饰那全景信息屏,搞得好像你一边看导航能顺便炒股,iDrive新升级,大有一副“我懂你不懂”的神态。
论技术,宝马这台车是个“电动纯生”。它用第六代eDrive,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说续航到800公里。充电10分钟补能372公里,说这些参数的时候,化学老师都得自闭。方形电芯不玩了,直接切换到46尺寸大圆柱,模组设计也撤,电芯集成进电池包,再把电池包做成车身结构,这设计答辩时教授估计也得眉头一皱:“你这是学特斯拉的吧?”
实际上,大家都在卷空间和底盘,宝马也一头扎进来。底盘平整如刚熨完的裤子,空气动力学和安全性像我的午饭,靠边站,主打的是效率。电驱和电池系统用800V电压,充电随时400V、800V来回切换。这套路简直像卡路里计算器,想快充就快充,想慢充就慢充。
宝马引以为傲的“Energy Master”,是能量管理控制单元。控制的这么复杂,用一句网络热梗:连我的人生都没这么好管控。热管理、能量分配通陈布置在后排座椅下,维护更轻松。帮你省师傅的工资,万一电池出点小情绪,后排一掀,操作比日常“躺平”还顺手。
关于电池参数,26款iX3可用能量107.9kWh,SOC窗口96.9%,加加减减总能量估算111.6kWh。新一代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比第五代方形高20%,这科技水平,电池厂老板会觉得头皮发麻。单论卷得狠,GEN5是585瓦时/升,GEN6就是702瓦时/升。要不是做汽车,感觉也能拿来做移动充电宝。
宝马这个圆柱电池,在中国算是异类。大部分中国方案不是圆就是方,反正不是圆你是方,不方你是圆,宝马坚持做独特。只不过,独特这东西,有时候是亮点,有时候是孤独。
智能化也在搞本土化,接入华为HiCar,联手Momenta做高阶辅助驾驶,大模型AI也“本地化”。宝马全球化开发正走进中国厨房,锅铲还没热,已经学着加点老干妈。对宝马来说,iX3不是终点,新一代3系纯电动才是热场好戏。
说到挑战,中国市场就是那块永远煮不烂的硬骨头。前两年你看BBA的电车,觉得技术高不可攀,到现在国企、民企都一波跑,宝马的全球策略就像去年买的股:你说领先吧,也就一般般。辅助驾驶,宝马和高通做的高速NOA,当时还有点“世界领先”,现在来看,跟中国这波高速进化比,已经不值得炫耀了。宝马只好拉着Momenta学中国生态,和丰田、日产、通用齐步走。你以为你是外国专家,其实大家都在用一套本地教程。
电气架构这块,前些年宝马用Domain架构,还有很多以太网设计,看起来特别高级。现在大家都玩区域架构,合起座舱和驾驶辅助,甚至打算堆更猛的大模型。科技这个东西,刚出门你还在用钱包,二年后大家都刷脸支付了。
设计动力、外观、座舱,宝马的全球化开发模式,在中国很难说实现绝对技术领先。市场节奏太快了,宝马还在调整参数时,国产牌子都卷出第二代了。你想做全球车型,结果发现中国市场迭代速度比你剪头发还快。欧美的电车需求和政策节奏又走自己路,不一致,也就难办。
宝马过去的王牌“驾控”,现在得跟中国的“底盘卷”硬碰。把驱动和车身动态都放进一个控制单元,号称1毫秒响应延迟,10倍处理速度,大唱“开宝马就像跟车灵魂共振”。但实际在中国,底盘已经被各路国产品牌卷出花样。什么XYZ多维调校,什么赛道模式,什么能耗回收、晕车舒适,全上了,家家一身绝学。你别说,这年头电车操控已经不是卖点,是标配。极氪、小米、智己都已经卖出“赛道体验”,宝马想靠这个抡大锤,发现大家早都有配套铁锅。
情绪价值这块,以前开宝马是身份标签,现在国产车连买菜款都能给你驾控快感。续航、动力、充电、底盘,啥都一轮一轮卷,特斯拉做完一个动作,中国品牌立刻跟进,宝马还停留在“德国工艺”,高端居然变成了旧版。你说电车市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活生生成了河流混沌,谁规矩谁落后。
如今卖宝马iX3,到底能不能比中国新势力那堆电车好卖?这跟电池参数关系不大,跟情绪气场关系更大。中国车企测款不怕技术,怕你没情调。你是电池续航800公里,我是人民续航一辈子。谁赢还真说不清。
全局看下来,开发全球车型这事变得像我早上点外卖,欧美要健康沙拉,中国客户要咸肉菜饭,你厨师手一抖,沙拉里全是咸肉,谁都不满意。中国市场速度太快,外企刚开会这边都上路了,政策也时不时变脸。欧美的节奏,像在练太极,中国直接刷短视频:秒懂,秒上车。
老实讲,对宝马来说,在中国玩电动,已经不是从豪华下沉到电车,而是从技术下沉到自嘲,宝马曾经的“操控王者”,也可能变成新势力里的“学到家”。这年头谁不洗牌啊?你看牌桌上都在发新牌,技术升级、价格下探、体验爆表,宝马如果还靠过去那点遗产当饭吃,最后吃饱的可能是旁边的小米。
结尾嘛,说多了也没用。要是真的能靠圆柱电池和驾控大脑打败中国新势力,那牛市不过是电动车市。如果有一天,宝马不靠肾、不靠脑,而靠情绪做卖点,我愿意再认真学学怎么给它点赞。现在呢?先留个荒诞的问号,你说谁能笑到最后?反正宝马还在路上,路上的人却越来越多,谁也不知道终点在哪——也许只在地图的更新包里。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