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卷价格,财报揭盈利压力,账期变化影响供应链

我们天天都说,中国车市很卷,卷到什么程度?你降价我跟,你推新我连夜做改款,甚至有些车企把财报里亏出来的利润,都能让你“死得体面”点。可问题是,这么一折腾,咱们的汽车行业到底是整体向上了,还是越来越悬了?简单给大家掰扯掰扯今年前半年17家上市乘用车企业的财报,想必能看出点门道。

咱们先抛个问题——收获了那么多销量,中国车企真的赚到钱了吗?答案其实藏在这次的半年报里。十家盈利,光看数量,快六成,能拿得出账面数字不容易。但是你要拉长眼神再瞄一眼,“盈利”其实就是个筛子,怎么筛怎么漏。

最典型的就是“增收不增利”。这就好比攒了个大钱盆,结果底下都是洞。赚钱更多,但付出的也更多。比如老大哥上汽集团,表面上看营收涨了,但利润却“逆生长”——净利润反而相比去年降了将近一成。不过你再扒拉数字会发现,人家扣除了那些卖资产、政府补贴之后,其实主营业务是赚得更多了。换句话说,卖车,还是比之前会卖了,但这生意成本也在涨。

接着说说另一个大户吉利,也是一样,收入创新高,同时也解释利润下降是去年资产买卖一次性带来的高收益,今年撇掉了这些“天降横财”。可即便这样,其实卖车主业的净利润还是翻番,说明主业没出问题,就是市场讲究太多。

然后你要琢磨,毛利率全线下滑,意味着啥?车卖得越多,利润越薄。卷的结果,绝对不只是价格低了,市场份额争得你死我活,而且得加大投入推新品、耗在广告、拼服务,谁都不赚大钱。一些企业像长城、东风,广告营销、换道直连用户、研发新品,钱一撒下去,净利润出溜下滑。长城汽车上半年广告销售投入竟然涨了六成,利润却跟着缩水,这不是明摆着给市场交学费么?

所以这时候你得问另一个问题——亏损还得不停投入,为啥?很简单,谁都怕掉队。新能源车的趋势,没法堵,也得冲。但新造车模式,钱砸进去了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下一轮拿到入场券。你看部分老牌车企亏得心发慌,可一点儿也不敢收手,和大厂、科技公司各种联姻,不就是想再赌一把自己的未来。再瞅瞅广汽和江淮,背靠华为搞合作,车还没热卖起来,钱就得持续往里铺,这就是“熬夜看日出”的典型。

也有人问,那新势力车企就风生水起吗?确实,新势力车企开始显出点苗头。零跑算“学生进步最快”,卖车翻倍,难得在持续亏钱的行业里端出来一张正数的利润表。理想、赛力斯简直就是奇葩存在。理想收入下滑还毛利率提升,把成本压得死死的,照样能增利润。赛力斯夸张到什么地步?毛利率直冲30%,成了行业最能“挣奶粉钱”的公司。

你要说蔚来、小鹏还在亏,可亏得越来越“有希望”。小鹏营收翻倍,亏损面变窄,毛利也在涨。蔚来描绘了个未来目标——每月卖五万辆,整车毛利要追上新势力平均水平。按照这发展态势,局面起码没大家幻想的那么惨。

中国车市卷价格,财报揭盈利压力,账期变化影响供应链-有驾

说到这,你得想一个问题:一边是主流车企越卖越薄利,一边是新势力朝着盈利走,最终到底是卷出了活力,还是卷垮了底线?现在有点初步答案了,那就是只依靠拼价格或持久补贴,你顶多把对手挤出去。但拼创新、拼供应链效率、蹭科技,拼得巧妙的企业,反而开始爬出了“价格血海”,守住了利润。

下一个话题很现实,账期缩短到底意味着什么?有的人没太在意,但行业人士看得比谁都清楚。所谓“账期”,直白点讲,就是企业买零件赊账多久能付钱,账期越长,供应商越是压力大。一哄而上,车厂账期拉长,供应商本身活得很窘。6月中旬的时候17家头部车企出来“拍胸脯”说,最迟不超过60天把钱付了,这样的承诺,一是政策压力,二是供应链合作共赢的自保选择。真正要构建健康的汽车产业链,这一步是硬着头皮也得走的。

财报细看,实际上只有几家能在账期上做到明显缩短,剩下的只能尽力。尤其是那些资金流本来紧张的公司,比如众泰、海马,账期依旧长得离谱,企业自身本来就要喘不上气,还要短期把账付清,结果只能跟供应商一起痛苦。

在这种大形势下,资产负债率成了看的第二张脸皮。欠得越多,身体越虚。但你会发现,“能赚钱”的公司普遍负债率低,真正手头紧、账期长的公司,多半负债高。真的到“梭哈”一把,最后谁能扛住流动资金压力,便是生死分界。

按照现在的节奏来看,“量增利跌”这局面会一直持续吗?我觉得短期不会改变。大环境之下国产车已经进入大洗牌时期,拼体量、拼产品力、拼营销,谁都不肯败。而下半年的压力,可能还得升级。库存积压、技术迭代、消化账期,这些哪样都不是简单问题。

那消费者呢?是不是能一直捡便宜?理论上是,实际上是,能不能这么一直捡下去就是未知。只要企业还得活着,有一天“回血”就是刚需。“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盈利”才是终极目标。

中国车市卷价格,财报揭盈利压力,账期变化影响供应链-有驾

问题最后抛给大家:在中国车市这场持久战里,价格战能打到多久?头部企业都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时候,谁还会单纯放血博市场?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细分市场的品牌消亡,留下来的都是扛过财务压力和市场压力的硬核玩家。

所以,车市半年报,表面是数字游戏,内里却是一场工业集体“耐力赛”。比财技,也拼创新。短期有人阵亡,长期有人笑到最后。现在你看到的,只是刚刚热身。到底谁能守住盈利底线,谁能短账期不“爆雷”,观众席的我们,也不妨慢慢等下去。

中国车市卷价格,财报揭盈利压力,账期变化影响供应链-有驾

等到那一刻,才是上涨的下半场。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