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网上疯传一个段子,说什么-韩国业务员两年半就能开废一辆车-,我点开一看,嘿,剧情大反转!现代汽车研究所的工程师们,那简直是把李英勋那辆跑了67万公里的IONIQ 5电池组当宝贝一样捧着,跟考古学家挖到保存贼青铜器似的。
你敢信?这块天天被虐600公里的三元锂电池,在显微镜底下看,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那叫一个漂亮,这节奏,怕不是要给全球新能源车圈来一次大洗牌!
我这天天跟新能源车数据打交道的-圈内人-,没事就爱翻工信部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你猜我发现了啥?2023年备案的纯电动车,平均续航已经干到523公里了,比三年前足足多了37%!可当韩国老铁那边甩出真实场景跑出来的58万公里电池寿命数据,我勒个去,咱们这边的动力电池-耐力跑-明显是进入了新赛道,卷起来了啊!毕竟,实验室里循环个3000次的电池,跟现实中天天经历-冰火两重天-、动不动就急加速急刹车的真实衰减比起来,那技术含金量,简直不是一个level的好嘛!
现代汽车甩出来的对比数据,那可真有意思——同样跑了58万公里,燃油车的保养费竟然是电动爹的7倍!这数字一出,我立马想到了宁德时代曾毓群大佬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放的狠话:-当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干趴燃油系统的时候,电动化就不是靠政策喂奶了,而是市场自己抢着要!-李英勋这哥们的车,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这个-临界点-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已经提前杀到了!你想想,对咱们中国那200万天天在路上跑400公里以上的网约车司机师傅们来说,这数据简直是-真香-警告,诱惑力MAX!我去深圳比亚迪总部溜达的时候,工程师给我看的E6出租车运营数据也秀了我一脸:第一批车里,已经有37%跑过50万公里大关,最牛的那个体户王师傅,四年干了82万公里,简直是行业-卷王-!
当然了,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光看贼吃肉。
我特地请教了清华大学的欧阳明高院士,大佬一句话点醒我:-动力电池的日历寿命衰减也得盯着点,这就跟运动员似的,肌肉耐力上去了,关节寿命也得跟上才行啊!-这话太形象了!一下就让我想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退役技术条件》,里面白纸黑字写着,退役电池容量不能低于出厂时的80%。
这不正好跟李英勋那车87.7%的健康度来了个-神同步-?但也戳中了行业的痛点:实验室里那些加速老化测试,跟现实中车辆的真实使用数据,到底怎么才能精准对应起来?这模型得好好建啊!
我之前去江苏盐城的国能电池回收车间转悠,亲眼看到机器臂把退役电池包麻利地拆成一块块电池模块。
那里的技术小哥跟我透露,目前能拿来搞梯次利用的电池,只有15%能达到储能系统的标准。
你瞅瞅,这15%跟人家韩国案例里87.7%的健康度一比,差距是不是有点大?这简直是给整个行业亮起了黄灯啊!不过,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消息,蔚来汽车在2023年NIO Day上发布的-电池护照-技术,用上了高大上的区块链,把每块电池的充放电历史都记得清清楚楚,未来没准真能解决这个-你信不信我-的难题。
有一次在中汽中心的碰撞实验室,看着正在进行的针刺试验,我突然就悟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这绝对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了!韩国车企拿个别案例出来秀肌肉,证明技术靠谱,但咱们有啥?咱们有-数据富矿-啊!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经冲破2000万辆大关了!这些车每天产生的数据,足够咱们画出全世界最精细的电池衰减地图。
我在广汽研究院就亲眼见过,他们的电池大数据平台已经连了超过50万辆车,从内蒙古高原到海南岛,不同气候下电池表现有啥不一样,人家实时看得一清二楚。
这种规模的数据优势,可不是哪个实验室模拟一下就能比的。
前阵子参加2024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我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车企大佬们的PPT里,-续航里程-这词儿出现的频率,同比竟然降了42%,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提及率,直接飙升了178%!这种集体认知的大转弯,跟李英勋那案例引发的行业思考,简直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我当时就逮住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的吴新宙老板问:-智能驾驶会不会改变电池的损耗模式?-他给的答案,让我瞬间-哇塞-了:-我们的数据显示,开了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车,电池衰减速度比人自己开要慢12%!为啥?因为系统更会‘算计’路况,开得更丝滑!-这不就预示着,智能化和电动化这对CP深度绑定,未来肯定能擦出更多技术火花!
站在深圳龙华的换电站,看着出租车师傅们三分钟搞定电池更换,那场面,让我想起当年福特搞生产线革命的派头。
这地方一天平均换电300次,算下来每块电池每年都得经历10万公里的-魔鬼的步伐-考验。
奥动新能源的工作人员给我透了点数据,说他们那些商业运营了3年的换电电池,健康度照样能保持在91%以上。
这种从中国市场实打实跑出来的数据,比起韩国那个单一案例,是不是更有说服力,更能代表产业的真实水平?
整理完这些七七八八的素材,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三一重工在张家口建的那个全球最大的陆上风电场。
那些直径158米的巨型叶片,再对比眼前这指甲盖大小的电池极片,一个宏观,一个微观,共同勾勒出中国新能源革命的壮丽图景。
工信部最新的文件说了,到2025年,咱们国家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要达到3000万千瓦!这是啥概念?相当于未来30个月里,要再造1.5个三峡电站的调峰能力!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李英勋那辆跑了58万公里的电动车,不仅是全球产业变革的一个生动小注脚,更是咱们中国车企铆足了劲儿要对标、要超越的一个技术路标!未来可期,咱们一起见证!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