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张祥威 编辑|马青竹
7月16日,特斯拉官方一句“Model Y L,金秋见”,为纯电SUV市场再增剧情。
一小时不到,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隔空“致敬”:“值得尊重的六座纯电SUV来了”。他还顺带预告,五座纯电SUV理想i6将于9月发布。
造车新势力零跑,同样开启社交模式。
上周,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全新C11上市发布会上致敬经典,“30年后,如果零跑还在的话,C11也一定还在,要像丰田的卡罗拉一样一直迭代下去。”
四年来,朱江明一直将C11作为微信头像。
这款车也终于不负期待,2021年上市后不被看好,到月销过万台,截至目前,累计销量达到25万台。也算能打的角色。
如今,全新C11到来,仍要厮杀。
C11所在的中型新能源SUV市场,有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PLUS、问界M5、乐道L60、小鹏G7等,个个身怀绝活儿。
《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注意到,相比老款C11唯恐诚意不足的“越级满配”,全新C11开始学会做减法。比如,去掉了用户使用频次不高的副驾屏。
做减法,意味着可以把成本放到别处。
全新C11搭载了零跑自产自研的AR-HUD。即便面对小鹏与华为合作的AR-HUD,零跑自研的产品也有亮点。
在最高亮度和对比度两项指标中,全新C11比小鹏G7、问界M9略胜一筹。“我们的亮度、清晰度,比现有的这些车都要好。”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在群访时说。
从造车舞台边缘,到成为周销量榜单前排的常客,零跑汽车经历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
做减法,再做加法
全新C11有超110项升级,包括800V高压快充平台、高通8650、激光雷达、AR-HUD、21扬声器+杜比全景声、大陆Onebox制动系统+前四活塞固定卡钳等,主流配置悉数上车。
值得注意的是,C11取消了副驾屏,正式告别零跑延续四年的“中央悬浮式三屏”设计。
曹力解释,“副驾屏的作用,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而且C11的副驾屏相对小一点,从数据看,操作频次不高。”
去掉副驾屏意味着零跑全新C11“满配”而不盲配,开始基于用户数据进行产品定义。
有趣的是,今年上市的几款新车,如小鹏G7、乐道L60,均去掉了副驾屏。
去掉副驾屏后,全新C11在其它屏上做了加法。
比如,增加了中控屏的尺寸。全新C11提供17.3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零跑还听取用户反馈,将边框缩窄至6mm。
此外,还增加了60英寸的AR-HUD,同时保留了液晶仪表屏。
这一点,又与小鹏G7、乐道L60不同。两款竞品均选择了“提供AR-HUD,去掉仪表屏”的配置策略。
“友商可能更看重硬件逻辑和成本效率,干脆砍掉仪表屏,默认大家可以适应HUD。但我们做过调研,51%的用户对HUD持保留态度,会不适应去掉仪表屏。我们认为,目前砍掉仪表屏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曹力说。
一减一增,一去一留,是对用户和市场的洞察。
还记得2021年,零跑C11发布,以三联屏为卖点,加上高通8155、自研凌芯01芯片等配置,主打“越级满配”。口号是,“20万的价格、享受50万的豪华配置”。
但2021款C11并未一炮打响,上市首月预售订单量仅3388台。之后,汽车行业的国补退坡政策,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又间接影响了销量。
为提振销量,零跑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2023年3月推出C11增程版车型,销量颓势得以扭转,同年8月一度突破万台。
有边界
全新C11上市售价14.98-16.58万元,官方称价值提升超4万元,“加量不加价”。
一方面,主打15万级,不再拼品牌溢价,主打用料扎实,价格亲民。
比如,全新C11配备了FSD可变阻尼悬挂。由于仅依赖机械结构,被动响应震动频率,FSD单套成本为2000-3000元,可满足日常舒适性。
同级车中,售价相近甚至更高的车型,如比亚迪宋PLUS、乐道L60等,均采用FSD配置。仅少数车型如小鹏G7,搭载了连续可变阻尼控制系统。其单套成本更高,介于5000-8000元之间。
另一方面,继续走自研降本的路线。
“零跑65%的成本来自自研。如果外采,起码15%的毛利,65%乘15%,就是10%。这10%是车企在选择外采时,需要付出的成本。”曹力介绍。
上面提到的AR-HUD,便是由零跑自研自产。理论上,相比小鹏与华为合作的AR-HUD,零跑的投入和成本会更低。
全新C11的智能驾驶芯片,则外采高通8650芯片,等效稀疏算力200TOPS。市面上,基于高通8650的方案,已经在一汽红旗的部分车型上搭载。
全新C11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停车场记忆泊车。
其实,在蔚来、小鹏的自研智能驾驶芯片问世前,零跑自研过一款芯片——凌芯01。这款芯片对标Mobileye EyeQ4,首发搭载第一代C11,单车部署两颗,累计搭载超30万片。
严格来讲,零跑才是第一家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的新势力。
“刚好(前母公司)大华自己也有需求,用AI芯片用来做人脸识别。我们凑在一起,就研发了凌芯01。”朱江明表示,后来,零跑放弃自研智能驾驶芯片。
他算了一笔账,研发芯片的投入,大概几亿到十亿之间。需要几百人的团队,每人至少50万年薪以上。而且两年以后就得换代。不划算。
如果外采,10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假设需要1000万片,十家车企来分,每一家100万片。基于对投资芯片研发的风险研判,零跑不再造芯。
从去掉副驾屏,到不造芯,一轮轮厮杀后,零跑造车的成本逻辑更加清晰。
结语
2025上半年,零跑累计销量突破22万辆。到上个月,零跑单月销量已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首位。这份成绩得之不易。
10-20万元的市场,不仅是合资车的基本盘,也是比亚迪、吉利银河等集火区。主打“品价比”的零跑,用销量证明了其定位逻辑可行。
全新C11上市后,朱江明透露,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底,基于ABCD平台的车型将陆续补齐。更高级别的车型,势必再次考验零跑的产品定义、售价、渠道等综合能力。
零跑汽车IPO时,他将其比作走完长征。今年一季度财报会,公司提出冲击年度盈亏平衡目标,他又将其称之为抗日战争。
接下来,朱江明还想带领团队打一场“解放战争”,真正走出来。
“我们争取在未来三年内,有一个大爆发,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家车企,(年销)百万辆,有一定盈利。”朱江明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