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电车市场,最近这是怎么了?简直是炸了锅!就在前不久,印尼一位高官在雅加达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到今年8月,全国上路的电动汽车已经超过了12万辆!
12万辆是什么概念?简单说,就是马路上跑的每十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是带电的。这可不是小打小小闹的试水,这根本就是一场席卷全国的产业风暴。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大的野心?
造车只是个小目标
在最近一场国际论坛上,印尼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统筹部长阿古斯说得明明白白,搞电车可不只是为了让大家赶个时髦,开上新潮玩意儿。
“我们不仅能大大减少对进口油的依赖,还能给政府的财政补贴松松绑。”这话够实在吧?但这还只是经济账。更深的盘算,是要把整个印尼的交通系统,彻彻底底地升个级。
这盘大棋的关键落子,就是那些正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的新工厂。这些跟电车产业链相关的项目,大部分明年就能开工生产。信号再明显不过了:印尼要的不仅是市场,更要命的是,从电池到整车,全都要攥在自己手里。
人跟钱都得跟上
理想确实让人热血沸腾,但现实的骨感也摆在眼前。阿古斯部长也没藏着掖着,直接点出了两个最大的“拦路虎”:缺人,也缺钱。
转型不是喊喊口号就成的,背后得有真本事的人来撑着。现在最缺哪几类人?能搞定电网的工程师,能分析数据的大神,能维护新系统的技术高手,甚至连怎么规划绿色城市、怎么玩转绿色金融的专才,都急需补位。
“必须靠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培养真正能上手干活的人才。”部长这话算是点到了要害。说白了,人才这个短板不补上,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
六千五百亿的账单谁来买
如果说人才问题还能靠教育体系慢慢追赶,那么钱的问题可就有点火烧眉毛了。阿古斯部长引用了一组数据,听着都让人心惊肉跳。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印尼的基建投资需要大概650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天文数字!这里面,光是私人资本的缺口就高达1900亿美元,单靠国家预算是无论如何也扛不起来的。
钱从哪儿来?印尼政府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正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把公共投资、私人资本、捐赠基金、国际合作全整合起来,就是要凑齐这笔钱,给这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续上“弹药”。
结语
说实话,印尼电车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搞得风生水起,政府的决心和产业链的快速跟进,功不可没。大家都在看,等到明年那些新工厂一投产,印尼不仅可能坐上东南亚电车市场的头把交椅,还能给自家老百姓创造一大波饭碗。
在这场论坛上,除了电车,智能电网、绿色建筑这些新花样也纷纷亮相。这说明,印尼的野心,绝不只在汽车这一件事上。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正在这个千岛之国悄然上演,它的玩法和经验,全世界可都盯着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