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达燎700即将登陆英国市场,外形吸睛但动力操控备受质疑,国产巡航车能否打破偏见赢得认可

最近看到英国那边的机车媒体,测评了奔达燎700(他们那叫Benda LFC 700),说实话,我心里有点五味杂陈。外形上确实挺吸睛,特别是那310毫米宽后胎,大家比对过没?比杜卡迪Diavel和凯旋Rocket 3的还宽。一个朋友骑行俱乐部的人还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这车放酒吧门口肯定吸引眼球,走廊里谁也不敢拐弯撞它。我当时就在想,这外观设计真的是奔达的亮点。

说实话,我没细想过,为啥国产巡航车做的那么亮胆,估计跟国内层出不穷的夜场文化和个性骑士审美有关?宽胎和肌肉感带来视觉冲击,这是他们抢眼的筹码。

奔达燎700即将登陆英国市场,外形吸睛但动力操控备受质疑,国产巡航车能否打破偏见赢得认可-有驾

但转到动力和操控,我就有点说不好的感受。英国媒体说,这台676cc直列四缸仿赛发动机装在这儿怪怪的,低转速油门不顺畅,4000转后才开始活跃,越高速越吵且震动大,那震动直接传到脚踏和把手,这体验我真能理解。以前和修理工聊天时,他说:国产车坑就在于调校和工序没打磨到位,尤其是震动隔离这块。这感觉挺形象,像你家老冰箱刚买来那会儿特别吵,磨合开了声音才小。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着朋友试驾后的感叹:低速下和大宽胎搏斗,骑着累还容易摔。说实话,287公斤的车重放哪儿都不好玩,尤其绕城小巷,完全不像巡航车该有的那种柔顺和沉稳。对比同价位的哈雷Iron 883,虽然马力不一定强,但操控感明显轻快,我敢打赌,很多英国骑手会更喜欢那种灵活的感觉,不是吗?

奔达燎700即将登陆英国市场,外形吸睛但动力操控备受质疑,国产巡航车能否打破偏见赢得认可-有驾

这让我想起供应链中的一个细节,摩托车里一个小配件就像是你做菜时的调味料,稍有差池,整体口感就跑偏。燎700的发动机来源和整车整合,估计是国产链条中还没完全磨合好的部分。很多国产车企在这块投入很大,但毕竟不可能一蹴而就。刚才我说车外形是亮点,这话有点大,后面得收回来——毕竟,光义眼睛够亮还不够,骑起来不舒服,吸引力就大减,车是轮子上的房子,舒适和操控也是第一需求。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人们对国产车的认知,真的能在一两年内改变吗?这些偏见是从哪里来的?是质量问题?还是真正的文化壁垒?(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暂且先按下不表。)

售价方面,LFC700英国标价8999英镑,折合大约86738人民币(样本有限),和国内售价差不多,性价比倒是可以算出个粗糙结论。我要心算一下,假设年骑行一万公里,油耗和保养平均成本能压到1.5元/公里,整车折旧算下来,百公里成本大约200元上下。合不合理?自己琢磨琢磨吧,反正比起进口豪爵那还是有竞争力。

奔达燎700即将登陆英国市场,外形吸睛但动力操控备受质疑,国产巡航车能否打破偏见赢得认可-有驾

再说个小细节,前几天跟一个英国机车师傅聊天,他说:这车对外形过于自恋了,发动机的灵魂没完全搭上,好像你请了个健身教练但没给他配营养餐,光强壮没持续力。这评价太形象了,我差点笑出声。

追根溯源,国产巡航车能不能改变这种固有印象,有没有可能真正赢得更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动力调校和操控感还差一截的情况下,没有真正突出的独特卖点,光靠颜值算啥?这点我一直在琢磨。

奔达燎700即将登陆英国市场,外形吸睛但动力操控备受质疑,国产巡航车能否打破偏见赢得认可-有驾

技术还有进步空间,供应链的协同优化又是个慢活。就拿震动隔离来说吧,跟咱们吃饭时候嚼口香糖扯皮筋的感觉差不多,必须得软硬适中,周到照顾,不然骑着一会儿腰酸背痛。或许奔达只是少了那点温度。

还有个问题,你们会为国产巡航车买单吗?毕竟竞品不乏老牌大厂,口碑和用户粘性都在那摆着。国产品牌多了一些耐烦和时间才有戏,又或者更多的创新能驱散顾虑?

奔达燎700即将登陆英国市场,外形吸睛但动力操控备受质疑,国产巡航车能否打破偏见赢得认可-有驾

好了,最后想问,假如你站在酒吧门口,看到LFC700停在那里,你会冲过去摸摸它那个大宽胎吗?还是直接摇头走开?这车给人的感觉,其实还挺矛盾的——够硬核,却又不足够贴心。你说,这轮信息轰炸的时代,还有多少人愿意停下来细细看一辆国产巡航车真正的故事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