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这风,凉飕飕的,尤其是在电车圈。
榜单数字一出来,啪叽一下,跟大盘断了电似的,一头扎了下去。
我瞅着那前十五名里头,除了一个愣头青还在那儿死撑,剩下十四家,跟约好了似的,集体玩起了高台跳水,水花压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怎么回事儿?
前几个月不还是一派歌舞升平,发布会上订单数喊得跟不要钱一样,今天“十万”,明天“二十万”,搞得好像现在谁要买油车,就是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
结果呢,潮水一退,发现大家伙儿都在裸泳。
这事儿吧,得从我一朋友的亲身经历说起。
哥们儿前年兴冲冲提了辆电车,当时销售拍着胸脯跟他保证,“大哥,咱这电池终身质保,衰减了免费给您换!”
听听,多敞亮。
结果上个月,他那车续航掉得比我头发还快,冬天开个暖风都得掂量掂量。
他乐呵呵跑去售后,结果人家小姑娘从抽屉里掏出一本比砖头还厚的条款,客客气气地跟他说:“先生,您这用车习惯,不符合我们免费换电的条件。”
我这朋友当场就懵了,合着这“终身质保”,保的是车企的“最终解释权”?
这还不是最骚的操作。
就算你千辛万苦,像打游戏通关一样满足了所有条件,人家还有后招:“电芯是免费,但您这拆装费、服务费,得掏个几万块。”
好家伙,我直接一个好家伙。
这哪是质保,这简直就是二次收费,而且还是精准收割。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这就像你谈了个对象,婚前海誓山盟,说“我的就是你的”,婚后发现,人家早做了财产公证,连个碗都得算清楚。
当初那些被“终身质保”、“电车理财”这些花言巧语忽悠上船的车主,现在估计都在船上骂娘呢。
还记得去年那个“买车稳赚不赔”的段子不?
某大佬在台上振臂一呼,说买我们家电车能“增值”,开两年转手还能赚一笔。
我当时就觉得这牛皮吹得有点脱离地心引力了。
汽车是什么?
是工业消耗品,落地打八折是它的宿命。
结果硬生生被包装成了理财产品,新能源汽车的标签仿佛镀了金。
结果呢?
二手车贩子们用最诚实的价格,给所有天真的车主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课。
如果说这些是“后院起火”,那“智驾吹水”和“订单造假”这两把虚火,就是直接把整个行业的锅给烧穿了。
智能驾驶,多高大上的词儿,宣传片里,方向盘自己动,人在车里开黑打游戏。
可现实呢?
三月份那起惨剧之后,所有人都冷静下来了。
官方一锤定音:别闹了,就是个L2辅助驾驶,手不能离开方向盘。
于是乎,所有车企连夜改名,从“自动驾驶”变成了“辅助驾驶”。
这一改,最大的科技光环,没了。
至于那个订单数,更是离谱。
我怀疑他们请的不是会计,是起点写玄幻小说的。
今天这家“订单突破五十万”,明天那家就“意向用户超百万”。
有好事者把这些数字加了加,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全中国人民都来买电车,还差着几千万辆的缺口。
这已经不是营销了,这是在进行一种很新的“统计学魔法”。
当消费者发现所谓的“万人空巷”,不过是车企自己在后台P了个图,那种被当傻子耍的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暴跌,其实就是这种欺骗的必然结果。
所以你看,九月份这场大跳水,一点都不冤。
这不是市场的无情,而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不信任票”。
当故事讲不下去,当牛皮吹破了天,剩下的就只有一地鸡毛。
那些曾经被捧上神坛的“新势力”,如今也得老老实实回到地面,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车,到底是用来开的,还是用来骗的?
至于未来嘛,谁知道呢。
也许他们会发明出更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新词儿,但被伤透了心的消费者,还会不会再上这艘贼船,可就不好说了。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