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掉下悬崖还能一蹦三尺高的吗?威马汽车,这个据说已经“凉透”的造车新势力居然又“诈尸”了!9月初,威马居然在一片质疑声中发布了一份《致供应商白皮书》,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意思的是,这一次的复活并不是原班人马集体复燃,而是“深圳翔飞”这家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公司重装上阵,誓要扛起这面被当初“造车四小龙”之一的威马丢落在地已久的破旗。真是家里猫都快下岗了,谁还敢说国产车的“起死回生神技”不够玄乎?
可别小看这场起死回生的戏码,后面可是连环悬念老用户拍手称快,债权人一脸懵逼,媒体日夜盯梢,吃瓜群众霎时“血脉喷张”。一个SUV能扛起多少债务?100亿级的窟窿靠谁来填?深圳翔飞到底是救星,还是又一批“勇闯鬼门关”的路人甲?且听我给你从头说到尾——威马这一遭,到底是“复活神话”,还是“回光返照”?
“咣当”,一纸白皮书砸下来,仿佛给市场浇了一盆冰火两重天。深圳翔飞喊话“放心吧,债咱能还,车咱能造”,甚至还推出了“15万以下全额现金,超出部分走信托”的创意方案,一副全村的希望都系在这辆EX5上的派头。这气势,简直像极了大东北小品里那句“咱中意谁,谁都得挺住”!
但话音刚落,舆论场就炸开了锅。老用户说“我开威马开了四年,真没毛病”,供应商琢磨“这回是真还钱还是空头支票?”,投资圈的段子手也加油添醋“让一个没员工、主营零售、年报社保为零的公司接盘百亿级亏空,是不是以后卖包子也能组装火箭?”不用说,这剧情要是按国产剧的路数发展下去,保不齐下一集还能出现“神秘外援海外背书”啥的,反正这年头,啥都能预料,唯有套路不变。
眼下翔飞的“十亿投资”,在百亿债务面前,说是毛毛雨都嫌夸张,那点钱连给公司打个疫苗都不够,能扛下每天流水线的开支?得,咱先捂好钱包,后头还有大戏。
仔细看看威马这份“复生计划”——2025年产销1万辆,2026年10万辆,2027-2028年年销量跃至40万辆,2030年还想搞到100万+,一口气把蓝图摊在桌面上,魄力这块儿拉满了。甚至海外工厂、IPO、产品更新啥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仿佛只差给CEO配个超人披风。但谁细想一下都明白——国内新能源赛道如今内卷成啥样了?蔚小理疯狂推新,哪一家不卷死你。
再看用户评论,妙得很。咱四川、北京的忠粉们纷纷点赞“质量行!多活几年,再拧一把!”“先把车联网修了,别整那些虚的。”说白了大家在意的其实特别现实眼下买的车可别落个“失联儿”的下场,售后能跟得上不?至于蓝图再美,把网络、零配件、APP给我整明白了,你说啥我都信!
与此供应链那边手里攥着些模具库存,心里头也犯嘀咕这回是要真整活,还是拿拉面续命?前两年,威马服务体系“塌过一回坑”早成了业界黑历史,这回想“翻身”,光靠情怀怕是不成,得真刀真枪补漏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以为白皮书一出,供应商和用户就都“掏心掏肺”了?错!事情看似平静,实际上水比你想象得深。先说说资本方的戏份。深圳翔飞2023年才成立,连家底都还没捂热,年报里社保人数挂0。这在东北老铁眼里,用“啥也不是!”一个车圈新兵蛋子,居然敢吞下负债上百亿的大象?普通人家分个家产都能翻天,这万象更像“厨房里擀饺子皮——舞刀弄棍”,花架子耍得溜,真有本事还得看后劲。
更何况,翔飞背后的“宝能系”现在自家房产都要忙着断臂求生,还能分多少精力和真金白银救威马?其实场内人都明白,汽车行业是个又烧钱又耗精气神的买卖,没两把刷子,不敢轻易下场。十亿首投连威马的“外伤”都包不过来,怎么扛持续复产的重担?这算盘打得忒响,关键还得看账上钱到底有多少进了正道。朋友圈点赞是白的,真金白银才是硬的。
再说技术和市场层面,这几年咱新能源车卷得那叫一个狂。隔壁几家不光卷动力电池、搞智能化,还直接把L2、L3级自动驾驶整进了三蹦子。你说你威马技术五年前就“封存”了,今儿往市场里面一丢,是要跟哪家卷?没有足够的技术投入,没有新产品试水,就是铁打的信念也扛不住泥鳅滑坡。隔壁理想2018年毛都没有,现在都快一家老小齐聚丰台育儿了,威马想重新燎原,得下多大血本?
反方观点这会儿也压不住了有人质疑翔飞动机“扑朔迷离”;有人说威马价值清零,复活不过是资本玩剩饭;零部件厂暗自焦虑——模具一直压手里,占个库房都“白月光”。咱普通车主更不敢把家底全压进去“上回服务瘫痪可还记得?售后都不管,咱怕不是糊在锅里又一把‘老火靓汤’。”
就是这泥潭里头,忽然又蹦出一只大鲤鱼咱还真找出了坊间罕见的“起死回生”先例。早年观致汽车也被宝能一度接盘,差点翻过身,还真差点成功了。可惜那时候汽车圈还没今天这么卷,各家都还能喘喘气。如今车企里,没点高能硬核技术、没几百亿真金,就想跑马圈地,简直是“东北大妈扛着麻袋进股市——不怕熊市怕没胆”。威马这回,疯狂吹响复兴号角,不仅要复产,还想海外破局、IPO冲刺,看起来是打定主意“干就完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一地鸡毛。先是市场极度分化——头部厂商都在卷智能驾驶和动力电池,国产新能源已经进入“卷死人不偿命”模式。威马复活后要和一众技术宅拼市场,“五年十款新车”的目标不是飘了,是直接飞起。再看员工士气和供应链信心,老员工怕工资再打水漂,供货商怕货款压账上又还不出,大家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深圳翔飞的股权结构,巧妙得像熟练的魔术师变陀螺,外界怎么扒拉都难看明白,“宝能系”到底是真想救命,还是“以资抵债”,成了全市场最大的谜题。这股神秘感本身,就是二次反转的最大悬念。万一真成了,那就是中国创业史上的活教材,后面圈里怕要跟风玩命复制。万一不成,老百姓苦、工人难、产业链更难,酷似掉进冰窖喝温水——明面舒服,暗里遭罪。
都说风水轮流转,但在这场闹剧里,实实在在的风险和麻烦丝毫未减。威马复产计划表里,堪比高考倒计时。可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是造车新势力的通病,“投十亿、产一百万”,PPT谁都会写。照业内专家说法十亿资金只能补补流水线的窟窿,后脚就掏光了。科技进步风驰电掣,威马的技术架构却还在“黄历”上打转。对手们日拱一卒,你这边还在修补旧伤,吃力不讨好。
资本端更麻烦。外部投资心虚,供应链企业“按兵不动”,大家都在等翔飞和宝能“开个好头”再做打算。经济学有句话叫“不确定性杀死一切繁荣”。一旦市场对复产信心不足,大规模生产还没拉起来,库房里又积压了一堆积灰的半成品。供应商进也不敢进、退又不能退,只能被吊在风口浪尖上,充当最苦的“中间人”。
车主的分歧也越来越深。有人力挺新威马只要恢复售后,把APP修好,一切都好说。可不少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挺一次要是还崩了,就是坑里挖坑,真没法玩了!”行业观察家也直言不讳市场口碑不是说复活就能复活,得通过真金白银砸产品,老用户的信任不是拍胸脯就能要回来的。
归根结底,现在的表面平息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安静。投资、技术、市场,三重大山压顶,威马想再翻身,比当年主打争第一、当下扛创新,还难一个量级。甚至连身边的同行,多少都抱着“看你能红多久”的冷眼旁观,威马的复兴之路,注定无比艰难。
唉,你要问现在的威马能不能东山再起,我啊——真的替他们捏一把汗。整个操作流程看着像模像样,白皮书写得天花乱坠,一通猛吹让老用户都忍不住为它喊加油。可仔细瞅瞅吧,你这新东家,连五险一金都不买,靠着高薪画饼开大支票,动不动说要造几十万台车,一副“旱地拔葱冲天长”架势……但妄想靠十个亿解决上百亿的债,全靠嘴炮续命,这不是“东北大炕上的小品——逗大家乐一乐”,还能真起死回生?更何况,国内新能源市场堪比地狱级副本,卷王遍地,玩家还个个都是湘西赶尸的高手。
有人美滋滋夸奖新威马,有人担惊受怕怕新威马只是一阵风。归根结底,无论哪方都只能希望这回真能落实到底。别把老用户心里那点热乎劲儿全消耗光了,到头来连一碗“情怀老火靓汤”都不剩。说好的复兴,千万别变成了葬送信心的最后一搏。
你们觉得威马这次复活到底是真能“柳暗花明”,赢得东山再起的好戏上演,还是要沦为资本和套路的炮灰,留下大家自个儿哭笑不得?是用户的情怀能救活它,还是资本的冷漠让它回天无力?评论区说说呗,谁还没点“起死回生”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