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句挺有意思的俏皮话,说的是:“要是造车新势力改行卖牛肉,你从他们那儿买十斤,保证有九斤是吹出来的牛皮。”这话听着像个段子,但你要是看看今年上半年这些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成绩单,就会发现,这玩笑话还真就说到了点子上。

年初的时候,这些车企开着发布会,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定下的年度销量目标一个比一个吓人,什么五十万辆、一百万辆,听得人感觉中国汽车市场马上就要被他们几家给包圆了。

可转眼半年过去了,期中考试的成绩一出来,大家伙儿都傻眼了。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咱们就拿销量目标完成率这个指标来说事儿。

这就像咱们上学时定的学期目标,说好要考多少分,期中考试就是个检验。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张数据图,那些代表着销量进度的蓝色条,大多数都短得可怜,这背后揭示的现实确实有点残酷:年初吹的牛,现在市场可没给面子,实实在在地给他们上了一课。

放眼望去,这么多家新势力车企,如果咱们把“半年时间完成全年目标的一半”,也就是50%当成及格线,那能昂首挺胸走出考场的,居然只有小鹏汽车一家。

今年上半年,小鹏卖了将近二十万台车,进度条一下子冲到了接近百分之五十七。

这家吭哧吭哧干了十年的企业,总算是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只要下半年别出什么大岔子,年初定的三十五万台年度目标,大概率是能顺利达成的。

接下来是两位成绩在40%多徘徊的选手,小米汽车和零跑汽车。

这两家情况有点意思。

小米汽车就像班里那个新来的转校生,人还没到,名声就先传遍了,自带巨大的关注度。

虽然车子一出来争议也不少,但挡不住想买的人多,手里的订单一大把,完成三十五万台的目标也很有希望。

而零跑汽车呢,更像是班里那种不爱说话,但踏实肯干的同学,不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宣传,就靠着车子价格实惠、配置高,赢得了不少普通消费者的心。

它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成了新势力里卖得最多的,不出意外的话,年度目标也能完成。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再往下看,就到了30%这一档,这里只有理想汽车一位同学。

理想在过去可是大家眼里的“销冠”,风头无两。

可今年上半年,这位优等生好像突然踩了脚刹车,卖了二十多万台,听着数量不小,可一对比它定下的六十四万台宏大目标,完成率才刚过三成。

这下半年,理想的希望都寄托在即将上市的纯电动车上了,董事长李想本人是对它们信心满满,但究竟能不能帮理想把销量进度条往前猛推一把,还得看消费者买不买账。

剩下的那几位,包括深蓝、极氪、岚图、阿维塔、腾势、蔚来和鸿蒙智行,就都属于完成率在20%左右的“困难户”了。

这里面表现最好的深蓝,完成了百分之二十八点六,而最让人瞩目的鸿蒙智行,由于年初定下了一百万辆这个堪称“天文数字”的目标,所以半年下来完成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

当然,这个目标本身就有点像要挑战极限运动,难度系数太高。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如果把它排除掉,那完成率最低的就是蔚来了,即便是把它的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都算进去,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点九。

说句大实话,对于这几家半年才完成两三成的企业来说,剩下的半年时间想完成全年任务,希望确实非常渺茫了。

看到这儿,很多人肯定会纳闷,这些车企的老板们个个都是人精,难道连基本的算术都不会吗?

明知道目标定得太高可能完不成,到时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秘书长崔东树先生就解释过,汽车行业有个规律,下半年通常比上半年卖得好,因为新车发布多,还有“金九银十”这样的传统旺季。

所以,一般来说,上半年能完成全年目标的百分之三十五,就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然而,就算是把及格线从50%降到35%,这张榜单里能达标的也就那么寥寥几家。

这就说明问题不简单。

一位资深的汽车行业观察家王鑫先生说得更直白,他认为,车企定这么高的目标,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吹牛,而是一种“生存测算”。

这话怎么理解呢?

其实很简单,就像咱们自己开个小店,你得先算算每个月房租、水电、员工工资这些固定开销是多少,然后再算出你至少要卖出多少东西才能不亏本。

车企也是一个道理,他们在年初做计划的时候,会把一年的研发费用、工厂运营成本、市场推广费用、几万名员工的工资等等,全部都精打细算一遍。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最后得出一个数字:我们今年必须卖掉这么多台车,公司才能活下去,甚至才能有一点点利润。

这个为了生存而算出来的数字,最后就成了他们对外公布的“年度销量目标”。

所以,你看,这背后藏着的是巨大的生存焦虑。

有的企业是为了扭亏为盈,求生存;有的企业则是想抢占更多的市场地盘,求发展。

每一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出了最理性的规划。

但问题就出在,当市场上所有的玩家都这么想、都这么干的时候,整个行业就陷入了一种集体的困境,那就是“过度竞争”。

大家都想卖更多的车,结果就是市场上车子太多了,买家就那么些,最后只能是你降价、我比你降得更狠,大家一起打价格战,搞得整个行业都非常疲惫。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上半年这场“期中考”已经让大家看清了形势,而下半年的竞争只会更加惨烈。

几位车圈大佬都公开表示,未来一两年将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行业会迎来一场大洗牌,很多品牌可能会就此消失。

那么,面对这种“大逃杀”一样的局面,那些进度条严重落后的车企该怎么办呢?

是咬着牙,为了那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把整个公司的资源都耗尽?

还是及时调整策略,先保住性命再说?

崔东树秘书长的建议是,要量力而行,如果目标实在完不成,就及时调整。

他打了个比方,硬要去冲销量,就像强行炒高房价,本来市场需求没那么大,你非要用各种手段把销量数字做上去,结果就是把价格体系打乱,对整个公司的健康发展是一种伤害。

上半年销量打脸新势力,九成品牌在吹牛,残酷现实藏不住了-有驾

所以,还不如务实一点,把目标调低,稳扎稳打,先确保自己能活下来。

而王鑫先生则预测,下半年的市场会更乱,一方面,那些传统的合资品牌,比如大众、丰田这些,他们的电动车也开始发力了;另一方面,他们的燃油车为了抢市场,价格降得非常厉害,在很多中小城市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对新势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说,这份上半年的销量“体检报告”,无情地戳破了年初那些美好的幻想。

当生存的压力迫使每一家企业都定下高目标时,整个行业就掉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漩涡里。

下半年,虽然有新车和销售旺季的加持,但前所未有的价格血战和生存压力,将迫使所有玩家做出最艰难的选择。

是继续冲锋,还是战略收缩?

答案,将在年底那张最终的成绩单上揭晓。

这场残酷的淘汰赛,没有退路,只有那些能回归商业本质,找到健康活法的人,才能最终穿越风暴,看到明天的太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