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数字游戏,你别当真,就当听个乐子。一家车企,头一年在某个国家卖了260辆车,寒碜不?不够一个大点的4S店塞牙缝的。两年后,还是这家伙,在同一个地方,一年干了7.6万辆,把丰田本田都挤兑得够呛。这故事要是编的,都嫌太夸张了,对吧?
但魔幻的是,这事儿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巴西,主角是咱们都熟的比亚迪。这已经不是什么“出海典范”了,这简直就是开着高达去幼儿园打架,纯属降维打击。
可最有意思的,恰恰是回到一切开始之前。十一年前,也就是2014年,比亚迪第一次踏上巴西那片土地,兜里揣着的玩意儿是啥?电动大巴和太阳能板。听着就像个不务正业的杂货铺,跟人家卖小轿车的正规军完全不是一个赛道。那时候的巴西市场,是大众、菲亚特这些欧美老炮儿的地盘,人家几代人都在这儿耕耘,盘根错节,水泼不进。比亚迪这个外来户,就像个误入巨人国的小矮人,谁都懒得多看一眼。
就这样,比亚迪硬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了七年,愣是没吭一声。直到2021年,才小心翼翼地,像个怯生生的新媳妇,推出了第一款乘用车——唐EV。那架势,不像来抢市场的,倒像是来拜码头的。
然后,奇迹发生了。
故事快进到今天,一个年近八旬的老爷子,巴西总统卢拉,笑得满脸褶子,从王传福手里接过一辆宋Pro的车钥匙,成了比亚迪的第1400万位车主。老爷子一句“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这分量,可比任何广告都顶用。紧接着,比亚迪工厂门口那条路,被巴西政府正式命名为“比亚迪路”。你听听,这是什么待遇?这是直接把一个中国企业的名字,刻在了南美的土地上。
所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比亚迪是给巴西人民集体灌了什么迷魂汤?
其实没什么魔法,就是一套简单粗暴到让对手没法抄的“组合拳”。当那些老贵族们还在为改个中控屏的颜色开半年会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巴西老铁们的喜好研究了个底朝天。巴西人爱皮卡,对动力有种近乎变态的执念?行,给你整个DMO平台,整出一台437马力的SHARK皮卡,直接让本地那些“肌肉车”瞬间变成了“小鲜肉”。年轻人嫌电车贵,下不了手?好,海豚、海鸥这种六边形战士直接空降,用技术和价格的双重碾压告诉你什么叫“真香定律”。几年之内,14款车型,从买菜车到豪华SUV,总有一款能精准地挠到你的痒处。
光有产品还不行,你得让大家买得着、用得爽。比亚迪那扩张经销商网络的速度,简直就像开了倍速,从50家到100家,再到覆盖所有州府,年底目标240家,这不是开店,这是在全国插旗。更绝的是充电网络,跟本地企业合作,搞漫游,搞不用刷卡的“自动充电”。这种把用户体验当亲爹一样伺候的劲头,那些躺在功劳簿上几十年的老牌车企,哪见过这阵仗?
结果就是,巴西人民用钱包投了票。纯电市场,去年10辆里7辆是比亚迪,今年更狠,10辆里有9辆,市场份额高达92.16%,这哪是卖车,这简直就是划地盘。消费者满意度,更是直接干翻了11个主流品牌,登顶第一。
当然,动了别人的奶酪,总会有人眼红。巴西那四家本地汽车巨头急了,联名上书要求政府恢复35%的高额关税,想把比亚迪这个“野蛮人”挡在门外。这招够损吧?可万万没想到,政府还没发话,巴西的社交媒体先炸了。老百姓们自己下场开喷,把那几家传统车企“常年垄断、质次价高”的黑历史扒了个底朝天,力挺比亚迪。
人心向背,一目了然。当一个品牌真正带来了价值、创新和尊重,消费者是能感受到的。他们会用最朴素的方式,去保护那个让他们过上更好生活的人。
所以,卢拉总统那句“比亚迪让巴伊亚人民重拾尊严”,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这背后,是一个国家对一个企业的最高褒奖,也是一个曾经的“后来者”赢得一切的最好证明。
从一个卖大巴的边缘角色,到总统的座上宾;从年销260辆的“小透明”,到市场无可争议的“标杆”。比亚迪在巴西的这十一年,已经不能单纯用“成功”来形容了。它更像是一部热血爽文,告诉全世界,在这个时代,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奔跑的挑战者。
接下来呢?随着那座南半球最大的工厂马力全开,好戏,恐怕才刚刚拉开序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