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的莫斯科,一家吉利4S店的会议室弥漫着紧张气氛。 区域经理伊万盯着墙上销量曲线图突然下挫30%的折线,反复翻动着手里的通知函——那是吉利总部向经销商发送的停产预警。 "西伯利亚的暴风雪都没这么冷过。 "他对着窗外零下20度的寒风喃喃自语。 就在两年前,这家店门口还排着抢购Monjaro越野车的长队。
成本暴涨砍断盈利腿
2025年新年的钟声刚过,俄罗斯海关就给中国车企泼了盆冰水。 1月1日生效的新版"回收利用税"让进口车每台暴涨20-25%成本。 吉利经销商谢尔盖掰着手指算账:"星越L顶配版去年卖420万卢布(约合33万人民币),现在提货价就涨了22.5万卢布(1.8万元)。 "
更大的重锤在5月落下。 莫斯科海关搞出"灰色清关歼灭战",每辆平行进口车必须带着完整报关文件。 西伯利亚物流公司的瓦西里透露,他们运到新西伯利亚的50辆极氪001,补缴差价后车价飙升1100万卢布(86万元),连仓库租金都亏进去。
银行更是给购车热泼冷水。 俄罗斯央行把基准利率提到20%的高峰,贷款买车的月供直接翻倍。 乌拉尔汽车市场分析师列出的数据触目惊心:2025年4月全俄汽车销量暴跌25.5%,创下俄乌冲突以来最大跌幅。
红海搏杀困死中国车
叶卡捷琳堡的汽车大卖场成了"中国品牌修罗场"。 2025年开春,这里的中国汽车展位从14个暴增到32个,但客人却少了三成。 经销商玛利亚看着空荡的展厅苦笑:"奇瑞瑞虎9降价130万卢布(10万元)甩卖,哈弗H6搞三年免费保养,可连看车的人都在刷二手网站。 "
更糟的是俄罗斯本土车的反攻。 伏尔加河畔的陶里亚蒂工厂里,停工两年的拉达生产线重新轰鸣。 拉达Vesta车型换上中国发动机后疯狂促销,把售价砍到89万卢布(7万元)。 曾在吉利4S店打工的销售员安德烈,如今在拉达店门口吆喝:"原价退订金,转买拉达再送冬季胎! "
而欧美车商也杀了回马枪。 圣彼得堡港口密密麻麻的丰田RAV4贴着中东标签,这些从迪拜绕道而来的平行进口车,居然比官方渠道便宜40%。
口碑坍塌冻裂信任墙
西伯利亚公路上爆发的信任危机更致命。 新西伯利亚车主论坛里,科利亚晒出开了两年的吉利博越底盘照片,斑驳的锈迹像被酸雨泡过:"才经历两个冬天就这样! "这条帖子三天内转发破万。
更刺痛的是冬季实测。 2月份《驾驶者》杂志把中国车拉到零下35度的雅库茨克,结果5款车有3款打不着火。 视频里穿着皮袄的记者喘着白气抱怨:"暖风要吹半小时才有热气,手指冻得按不动屏幕。 "调查显示,42%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车扛不住严寒。
金蝉脱壳早有后手棋
其实吉利早就在铺退路。 2024年底,俄罗斯突然冒出个全新汽车品牌Knewstar。 在哈尔滨哈飞工厂的车间里,工人们把旧款星越S的车标换成"K"字标。 这批顶着俄罗斯名字的"混血车"避开欧盟禁令直供莫斯科,却随时能切断生产链路。
同时段东南亚传来捷报。 吉利在吉隆坡的4S店,银河E5电动车卖到脱销。 马来销售经理陈明浩举着排队名单炫耀:"首批500辆三天抢光,现在订车要等四个月! "而在泰国罗勇工厂,机器人产线24小时不间断造星愿电动车。
莫斯科郊外的吉利配件仓库,库存清仓的折扣牌格外醒目。 机修工德米特里正把一箱箱轴承搬上卡车:"总部说最后两批配件八月到货,之后请找第三方修车厂。 "仓库墙上还挂着2024年的销售冠军锦旗,金线绣着的"Monjaro神车"字样在灯光下幽幽发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