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7个月10万辆”这个数据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掐了自己一下,确认没在做梦。
在今天这个新能源汽车卷成麻花的市场里,这数字简直不讲道理。
岚图,这个背靠东风大树,一度被我们这些车评人半开玩笑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品牌,突然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一脚油门踩到底,直接在我们眼前上演了一出速度与激情。
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这里。
你得把时间往前倒倒,回到大概一两年前。
那时候我们聊起岚图,语气里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作为“国家队”里最早冲向高端新能源的选手,它有背景、有技术、有东风几十年造车的家底,可市场表现就是温吞水。
首款车FREE,产品力不错,但就是叫好不叫座;MPV梦想家,在商务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可离“爆款”总差那么一口气。
那段时间,岚图就像一个武功高强但性格内向的宗师,在喧嚣的集市里闷头打拳,周围看热闹的多,真正掏钱拜师的少。
我们甚至一度以为,它可能就要这么不温不火下去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岚图的转折,来得既突然又在情理之中。
突然的是这个“7个月10万辆”的加速度,从20万到30万辆的跨越,比它从10万到20万快了将近一半时间。
这在汽车制造业里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生产线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供应链被催得鸡飞狗跳,整个体系的效率被压榨到了极致。
这背后,是东风这个老牌巨头彻底撕下矜持,像个初创公司一样玩命狂奔的决心。
而情理之中的,就是那张即将打出的王牌——“泰山”。
这名字起得就霸气,摆明了就是要“五岳独尊”。
我拿到内部资料的时候,第一眼看到那5.23米的车长和3.12米的轴距,脑子里就一个词:移动的行宫。
这尺寸,直接把理想L9、问界M9这些“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同行们拉到跟前,说:“来,比划比划?”
但如果只是大,那就没意思了,国产车最不缺的就是“大”。
“泰山”真正的杀手锏,是它身上浓浓的“华为味儿”。
乾崑智驾ADS 4.0加上鸿蒙座舱5,这套组合拳现在就是流量密码。
说白了,岚图想通了:我自己吭哧吭哧搞智能化,既费钱又费时,效果还不一定好。
隔壁华为老余天天喊着“遥遥领先”,那干嘛不拉着他一起玩?
于是,东风的百年制造底蕴,配上华为的“智能灵魂”,这化学反应,啧啧,想想都带劲。
这就好比一个身怀绝世内功的武林高手,又捡到了一把削铁如泥的激光剑。
更有趣的是那些细节。
什么百万像素的投影大灯,驻车时能把车库墙壁变成IMAX巨幕,这简直是把男人的浪漫玩明白了。
还有那个AI云舒座椅,内置66个传感器,26点按摩,再配上那块能看星星的5.7㎡全景天幕……我都能想象到未来的车主们,开完一天会,瘫在车里做着“马杀鸡”仰望星空,顺便发个朋友圈:“今天又是疲惫但充实的一天呢。”
这已经不是交通工具了,这是移动的解压舱,是中年男人最后的庇护所。
当然,我们也不能光听好话。
岚图这波“杀疯了”,背后有没有隐忧?
肯定有。
首先,如此依赖华为,会不会让岚图失去一部分“自我”?
当消费者买“泰山”首先想到的是“华为车”时,岚图自己的品牌价值又该如何沉淀?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次,产能地狱。
7个月10万辆是下线量,交付到用户手里还得经历一波考验。
现在下单“泰山”的,估计得做好等车的心理准备,这等待的耐心,很容易被隔壁虎视眈眈的竞品消磨掉。
而且,这个市场太残酷了。
你这边“泰山”压顶,那边理想的L系列、问界的M系列、比亚迪的仰望,哪个是善茬?
大家都在拼命堆料,拼命讲故事。
今天你首发三腔空悬,明天我就敢上后轮转向;你搞投影大灯,我就玩车载无人机。
高端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蓝海,而是血流成河的“红海”。
岚图“泰山”的上市,与其说是登顶,不如说是跳进了一个更高级、更凶险的斗兽场。
不过话说回来,我反倒觉得这种“卷”是好事。
它逼着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传统车企,放下身段,去学习新势力的用户思维,去拥抱最前沿的智能化技术。
岚图的这波狂飙,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国家队”阵营。
它用实际行动告诉长安、一汽、上汽这些兄弟们:别再犹豫了,再不拼命,连汤都喝不上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岚图这波操作,是昙花一现还是王者归来?
我不敢断言。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曾经步履蹒跚的巨人开始全力冲刺,那场面绝对值得我们所有人搬好小板凳,备好瓜子,好好看戏。
毕竟,中国汽车产业这出弯道超车的大戏,正演到最精彩的高潮部分。
至于“泰山”最终能不能笑傲江湖,把车开起来遛遛才知道。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