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特斯拉Model X在测试中灵活避开野猪,却在“消失的前车”场景中刹不住车;旁边的小米SU7更惨,15个危险场景只通过了1个。
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的测试场犹如一面照妖镜。36款热门新能源车,涵盖特斯拉、比亚迪、“华为系”、小米、“蔚小理”等品牌,在模拟高速事故的六大场景中集体翻车。
没有一辆车能完全通关所有测试。当夜间的施工卡车突然出现、高速上突然冒出事故车、野猪横穿路面,这些智能驾驶系统多数成了“睁眼瞎”。
01 测试惨状:全军覆没的现实
懂车帝联合央视新闻的这场测试,无异于给火热的新能源车市场泼了盆冰水。36款主流车型覆盖了比亚迪、特斯拉、“华为系”、小米、“蔚小理零”等所有热门品牌。
测试设计了15种致命场景,包括高速消失的前车、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儿童鬼探头等,累计进行了216次模拟碰撞。结果让所有人惊掉下巴——没有一款车能完美通过所有测试。
高速测试中,表现最好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也栽了跟头。它们在六种场景中通过了五种,却在“消失的前车”测试中失败。Model X尽管是唯一避开野猪的车型,但它的传感器甚至没有激光雷达。
02 品牌分级:谁在裸泳?
测试结果像成绩单般将车企分为四档。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稳居第一梯队,5/6的通过率碾压全场。魏牌蓝山、小鹏G6、问界M9等组成的第二梯队仅通过3项测试,实力断崖式下滑。
华为系车型集体“翻车”。问界M7和M8这对明星兄弟,分别只通过2个和1个场景;阿维塔12勉强通过2项;连旗舰问界M9也只拿到3/6的成绩。小米SU7与SU7 Ultra这对难兄难弟更惨,仅通过1个测试项目。
最扎心的是垫底军团——15款车型交白卷,极氪001、极氪7X、乐道L60等车型全部得零分。网友调侃:“智驾宣传时有多高调,测试时就有多狼狈”。
03 华为问界的矛盾表现
耐人寻味的是,问界M8在此次测试失利的同时,却在另一权威测评中风光无限。就在测试结果公布前两天,问界M8刚斩获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四大核心维度全极优认证。
在暴雨、逆光等极限条件下,它能识别200米外的轮胎碎片,主动安全拿下满分。泊车辅助得分率98.5%,驾驶员监测100%通过率,数据亮眼。
这种反差源于测评标准差异。中国智能汽车指数侧重标准化场景测试,而懂车帝-央视测试瞄准的是低概率高风险的真实突发状况。华为工程师对此坦言:“当前测评体系对中国复杂的无标线村道、人车混行路况覆盖不足”。
04 技术瓶颈:为何通不过?
测试暴露了智驾系统的致命软肋。在高速临时施工场景,受测车型通过率仅22%;面对高速口野蛮加塞,通过率更跌至19%。城区测试中,应对成群过马路的小学生时,通过率勉强过半(58%)。
感知与决策的割裂是根源。就像人眼睛看清了危险,脑子却反应不过来。某车企工程师私下透露:“多数系统对非常规障碍物缺乏训练数据,算法遇到陌生场景直接‘懵圈’”。
特斯拉FSD在澳大利亚能完成特色“钩形转弯”,在巴黎凯旋门环岛游刃有余。但陈震测试赛博皮卡时,车辆竟直接逆行跨双实线,像驾校新生般莽撞。技术全球适配性仍待提升。
05 监管重拳整顿乱象
测试报告发布当天,公安部交管局火速发声。相关负责人强调:“市场上销售的智驾系统都未实现自动驾驶,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脱手驾驶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风险。
这已是监管部门年内第二波整顿。小米SU7致命事故是导火索——今年3月底,一辆SU7在高速碰撞起火致3人死亡,舆论哗然。4月工信部紧急召集车企,要求明确智驾功能边界、规范宣传口径。
北汽、广汽等11家车企随后发布联合倡议,承诺“坚持实事求是宣传”。科技部同日公布的《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更立下铁律:面对不可避免事故时,系统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对人的伤害。
06 行业标准加速落地
混乱局面即将终结。6月4日,《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国家强制标准正式公示。这套针对L2级辅助驾驶的规范,将严格约束系统表现,填补行业空白。
测试倒逼技术进化已在发生。赛力斯正联合中汽研推动测评标准升级,纳入城乡混合道路、极端天气等动态场景。华为ADS 4.0则开放“自学习模式”,让用户贡献道路数据反哺算法。
车企宣传话术悄然转变。理想汽车官网将“自动驾驶”替换为“智能辅助驾驶”;小鹏门店撤下“放手一搏”的宣传标语。这像极了当年燃油车从宣传“越野性能”转向标注“综合油耗”——数据取代噱头成为新标尺。
结尾
车库里的小鹏P7+还在学习识别斜列桩桶,高速上的特斯拉已避开野猪却败给“消失的前车”。这场测试像高考,36名考生全部挂科,第一名也才83分。
国家强制标准正在路上,车企连夜修改宣传页。而消费者在展厅划动中控大屏时,手机弹出新闻:某品牌智驾系统把双实线当虚线跨了过去。技术狂奔的年代,安全仍是那条不能跨过的实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