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道真是越来越魔幻了,一边是大家捂着口袋高喊“消费降级”,另一边,有些玩意儿却跟不要钱似的在飞。
说的就是路虎揽胜这尊神,一台能让你在陆家嘴优雅喝咖啡,也能扭头就去老掌沟豁车的大家伙。
九月份,这台落地起步价144万的“移动堡垒”,居然悄无声息地卖了将近1900台。
你没看错,单位是“台”,不是“斤”。
最骚的操作是,这个成绩还是在优惠缩水,甚至传闻要加价的背景下完成的。
八月份那会儿,车市一片愁云惨雾,揽胜也栽了个跟头。
当时圈里就传,说之前的骨折价,是厂家和经销商咬碎了牙往肚里咽,硬是把那笔豪车税给扛了。
现在不扛了,等于变相涨价,按理说销量得凉凉吧?
嘿,人家不光没凉,还直接一个鲤鱼打挺,从泥潭里蹦了起来,你说这事儿邪门不邪门?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神仙在买路虎揽胜?
这背后恐怕就不是“有钱”两个字能解释的了。
讲真,开揽胜通勤,那简直是对它机能的一种侮辱。
这车更像一张无声的名片,当你开着这台长度超过五米(长轴版更是接近五米三)的巨物缓缓停下时,那种压迫感,比你在会议上说一万句“我是你爹”都管用。
它的设计语言,就是为了这种场景而生的。
那个神似四个“王”字减一笔的中网,配上那双能把黑夜瞪出个窟窿的像素大灯,它不说话,但每个细节都在咆哮:“我很贵,且不好惹”。
当然了,光有个花架子是镇不住场子的。
这铁疙瘩的肚子里也全是硬菜。
主销的3.0T L6发动机加48V轻混,入门版就给你360匹马力,高配直冲400匹,配上那台德芙巧克力般丝滑的8AT变速箱,动力?
不存在焦虑这一说。
但路虎揽胜真正让人上头的,不是它在高速上能干掉谁,而是它能让你无视“路”的存在。
什么空气悬架、第二代全地形反馈,这些听着就像是从火星来的黑科技,人家是标配。
它仿佛在用行动告诉你:甭管是康庄大道还是蛮荒之地,小孩子才做选择,老子全都要。
可聊这车,不提那句“修不好的路虎”就显得不够意思了。
这句魔咒,就像个幽灵,跟了它半辈子。
花一百多万买个爹,还得祈祷它今天别闹情绪,这算不算一种“甜蜜的负担”?
再说了,我打个赌,99%的揽胜车主,连那个全地形旋钮都没搞明白过,他们买的根本不是越野能力,而是“拥有越野能力”这个概念本身。
这感觉就像你办了张健身房年卡,一年就去洗了两次澡,但你逢人就说自己是个健身达人。
这就牵扯出一个终极哲学问题:花一百多万,你买到的究竟是什么?
一堆钢铁、真皮和芯片?
还是一种“人上人”的精神马杀鸡?
揽胜的内饰,就把这种感觉渲染到了极致。
那块13.7英寸的大屏只是前戏,真正让你颅内高潮的是那些细节:高配车上那种婴儿皮肤般触感的半苯胺真皮,脚底下踩着的羊绒地毯,还有那个听名字就价值不菲的英国之宝音响。
你一屁股坐进去,电吸门“咔哒”一声把你和凡尘俗世隔开,那一瞬间,确实容易产生一种“天下我有”的幻觉。
但这种幻觉,正在被一群“不讲武德”的新势力用另一种方式打碎。
当理想、蔚来们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跪式服务来重新定义“豪华”时,揽胜所代表的传统豪华,就显得有那么点“古典主义”了。
它不会在你腰酸时主动给你按摩,也不会在你娃哭闹时播放小猪佩奇。
它的豪华,是一种需要你静下心来品的,带着点机械时代的油温和手艺人温度的质感。
这两种豪华,就像茅台和精酿,背后是完全不同的两拨人和两套价值观。
说到底,在2025年的今天,揽胜依然能横着走,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
它用销量证明了,即便新能源的浪潮再汹涌,总有一群人,迷恋着内燃机的嘶吼和机械的厚重。
他们买的早已不是一台车,而是一种身份的图腾,一种对旧日荣光的坚守。
那么,屏幕前的你,怎么看这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大家伙?
它是你心中无可替代的梦想之车,还是一个被时代抛在身后的“油腻”符号?
评论区,等你开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