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几个朋友聊到问界M7这款车,竟然发现大家都对它有不少话要说,说实话,这台车确实给市场来了个小震动,尤其是它五座版本的热度,简直让人忍不住多关注几眼。9月24日上市的全新问界M7,据说刚开售5分钟大定订单就突破了1万辆,而现在交付规模已经超过2万台,线上线下口碑都挺炸裂。看到最新的数据后,这几天我也跑去试驾了一下,半天下来细细琢磨,总算明白为什么身边有不少人对这车心动了。
先聊聊这个价格,打个比方,这感觉有点像去饭馆吃饭,平时总觉得一道昂贵的招牌菜自己吃不起,但人家一翻菜单后发现价钱突然降了,这心理落差甭提了。问界M7这次堪称“大刀阔斧”,价格直接从起步的31.98万降到了24.98万,真的是把门槛压得够低。某种程度上价格虽然不是全部,但它绝对是催化剂,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市场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价格分分钟能影响消费者决策。这就很符合消费心理:同样的品质,价格能差个几万块,谁不心动?
说个有趣的小细节,问界M7的招牌鲲鹏设计语言,乍看之下挺有气势,但真站车前细品,发现设计师其实有点“小套路”,像它的车头前格栅视觉表现力很强,但和车尾一对比,中规中矩的线条会让人稍微有点失望。车头那种锐利的大灯确实很,尤其是珍珠白的车漆,阳光下显得挺有高级感,不过看久了也没太多让人“刻骨名心”的点。
这车侧面比例确实得劲。5020mm的车长再搭配20英寸的大轮毂,视觉冲击力杠杠的,稍高的离地间隙又让它通过性能更有保障。也难怪很多人选了五座车型,家庭用来跑个长途、带点孩子行李去郊游,算下来妥妥够用,同时还节约点油钱。这点我倒是亲自体验了一把,后排家人说空间很舒服,腿部可以完全伸展,小时候开小车总觉得憋屈,现在车宽高直接贴合。就一个问题,尾部设计选材上没太大改动,消费者对老款尾灯满意度高固然好,但不更新点设计的话难免会让人觉得“没诚意”。
在内饰方面,问界M7的简洁设计我个人挺喜欢,少了所谓的繁复感,但也不至于显得随意。试驾时我特意研究了它的中控屏设计,15.6英寸的中控属于标配,放在驾驶位观察视觉效果非常舒服,画面细节和触摸体验加分不少。不过有朋友吐槽用惯了更大的屏,嫌这个屏略显局促,我倒觉得适应之后还是挺方便的。屏幕下的用料也很讲究,包括座椅的包裹感,开车时候腰部支撑非常到位。加上悬挂的调校又是家用车的舒适优先,市区跑一圈下来,减震表现中规中矩,过减速带时还能感到融合的平滑感。
再来说说它的动力吧。试驾的时候店里的销售小哥试图安利纯电动版本,说是动力调校一向稳扎稳打,绝对够用。嗯,这个“够用”是没错,日常城市代步托底还是没啥问题的,但对追求高性能这一块的车主,显然只能算个合格答卷。增程版的动力支持倒也算是不错,152匹马力应对一般家庭完全没问题,如果不是对速度和操控有硬性要求,倒可以试着考虑。
当然还有一个重点不能漏,就是它的智能驾驶系统。华为 ADS 2.0在表现上确实挑不出大毛病,所以57%的客户最终选择五座 Max版还加了智驾包,也在情理之中。我体验了一把自动转向和变道,准确性和反应速度都表现不俗,可能真正长途驾驶时会很方便。我的销售员小哥提到华为经过大数据验证这些功能的可靠性,使用完全可以放心,我觉得大乘客也愿意为它掏腰包。
对这台车有什么改进的建议吗?肯定有,理想 L7尽管贵一些,但用料对比下可以看出来细节的质感差距。问界 M7真要进一步社区破圈,或许还是得补足一些细节,比如进一步提升后续智能座舱功能和个性化选择。但这次问界 M7的确是做出了一次强力冲击,大定数量后来猛增到9万,甚至还带动了赛力斯临时紧急扩产,这背后正是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反馈和快速反应力。
再说句玩笑话,谁让它背后是华为呢,大哥带着点头,确实底气更足一些,对新能源车未来发展来说,这种多样化与价格优势,还真让一部分老百姓多了一些选择空间。下次有机会的话,再去店里瞧瞧,试驾座椅里的柔软感,咋说呢,坐一次就不舍得起来,你要是亲身试过,估计也和我一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