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两个嫂子,都是五十多岁,一个比我大八岁,一个比我大五岁。前年夏天,我鼓励她们去考驾照,觉得反正现在开车方便,她们也都满脸兴奋,一拍即合地报名了。没想到,结局完全不同。
其中那个比我大八岁的嫂子,上过大学,教书的。她说,科目一不难,考试都是死记硬背,特别简单,就像背书。但她在实操里卡壳了,倒车入库总是贴边,坡道起步老熄火。她说:我觉得手脚不协调,好像脑子和手没连接上。
另一个嫂子,没怎么读过书,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报名时,她倒是对这看符号的科目满有信心,说:我认字不多,但符号看得清楚。没想到,倒是理论部分学不下去,反来反去的题目让她头疼,最后干脆放弃了。她说:我就是记不住,够呛。
我刚才翻了下当时的手机相册,那天她俩坐我车里聊驾校的事情。教书那位嫂子说:真觉得考试越来越严,教练不教手势了,得靠自己盯车和线,太难了。另一位嫂子叹气:我这手忙脚乱的不舍得再试,不敢学了。
说到这,有点跑题,但你说这学车到底难不难?我亲耳听销售说,现在一线城市学车成本大概得上万,不确定,但我估算起码一万二到一万五,这还不算时间成本。再加上教练的态度,有些急躁得像赶时间,这让学员压力山大。对比我年轻时,那时候考驾照简单,教练能打手势帮腔,学车成本也低,场地没那么拥挤,环境轻松得多。
我也得承认,自己以前说开车有啥难的,有点大了。毕竟,我从20岁开始骑摩托,技术基础厚实,车感强,转到轿车不过是换个坐姿。但生活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我朋友小李之前也学车屡试不爽,稍不顺就放弃了。这说明学车难度和心理耐受力、身体协调性密切相关。
我记得有次和修理工闲聊,说车其实是机械的延伸,说白了就是靠感觉和手脚配合。然后我突然想到,把学车想象成练乐器——指法熟练了,节奏对了,弹琴都成。没指法、节奏乱,那弹啥都难听。学车也一样,基础牢固才行。
说回来,成功拿到驾照的嫂子现在开车去保险公司自己办事,顺便接送孩子,家里人都夸她独立了不少。她还说多亏我当初逼她,我倒是不喜欢那声音,心想自己也就提醒了两句。但话说回来,靠谁励志不重要,关键是坚持下来的人真的不多。放弃的那个嫂子,每次约起外出都得我开车,挺麻烦的。她瘪嘴说:我知道麻烦你了。我只能笑笑,不好意思说她当初不努力的事,怕她难堪。
你们觉得心理因素,哪个比技术难?我有点好奇。
其实我自己也有体会,最近身体感觉没以前灵活了,肩膀疼,手臂没力气,说多了我自己都嫌麻烦。朋友最近也说,50岁之后不像以前那样敢摔敢闯了。但我还是愿意折腾,连昨天还蹿上邻居家屋顶摘柿子,回来还得意地说:看,我还没老!
朋友小王最近学车,考了三次实操才过,抱怨说现在学车太难了,我体会到,这不光是技术问题,也跟心理、环境有关。以前的宽容时代已经过去,严苛体系让很多人心态崩了。现在学车跟打怪一样,怪多关卡多,体力耐心都得有。
我刚才翻相册无意间看到两年前的学车报名照片,满脸憧憬的表情对比今天嫂子们的现实,真说不上是进步还是退步。也不知道我自己五十岁后会不会也像她们一样遇到瓶颈。
这么说吧,老了真的是心理问题多于生理问题吗?有时候光靠心态年轻,肉体能跟上多少?这段我先按下不表……
你们周围有没有人五十岁学车成功的?失败的呢?他们到底卡在了哪里?我倒是挺想听听真真实实的故事,不是教练说了,而是亲历感受。毕竟,这驾照可不仅是块塑料,更像是自由的通行证,有人拿了,有人还在路上。
说不定,最终这学车难不难,还得看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和动力。你们说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