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豪车困局:1328辆背后的三重危机
捷尼赛思。韩国总统的座驾。北美奖项的宠儿。
在中国却成了年销1328辆的尴尬存在。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豪华品牌水土不服的典型样本。
品牌认知:当“山寨宾利”成为第一印象
那块盾形车标。本应象征豪华。
却在北上广深超60%消费者眼中成了“山寨宾利”。
品牌认知度不足3%。BBA超过95%。数字会说话。
更残酷的是内部信心。中国区员工购车比例不足0.5%。
自己人都不买单。如何说服市场?
韩国汽车工业崛起于性价比时代。
中国消费者对“韩系豪华”的信任度仅为德系的17%。
历史底蕴的缺失。让豪华溢价失去支点。
渠道服务:19家门店的“贵族病”
全国19家门店。奔驰超过600家。
成都车主维修需驱车300公里至重庆。
配件等待周期长达45天。GV80更换大灯总成费用3.2万元。比奥迪Q7贵40%。
这不是豪华服务。这是用户体验的灾难。
当蔚来用换电站构建护城河。当理想用家庭场景重塑需求。
捷尼赛思连基础服务都无法保障。
“修车需跨省,配件等待两周”成了车主日常。
产品策略:电动化迟滞与配置傲慢
2025年6月中国豪华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达30.3%。
捷尼赛思在售6款车型中仅两款电动车型。
首款纯电GV60续航451公里。不及Model Y长续航版594公里。
智驾系统落后小鹏P7两代。
更致命的是配置策略。
GV70入门款定价30万元却缺失360度全景影像。
在智能化成为标配的时代。这种“高价低配”显得格格不入。
突围之路:国产化能否扭转乾坤?
2025年3月。捷尼赛思启动新能源车型国产化计划。
降本是核心逻辑。进口车型因25%关税叠加。价格竞争力薄弱。
国产后制造成本有望降低30%以上。
但前路依然艰难。
蔚来、理想等品牌已抢占高端新能源心智。
传统豪华品牌通过降价巩固份额。
捷尼赛思身处夹缝。既要应对BBA的价格屠刀。又需在智能化上追赶新势力。
中国市场的启示:豪华重新定义
当下中国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早已改变。
从“唯品牌论”转向科技感、品质感、出行乐趣。
空气悬架从50万元豪华车专属降至20万元车型标配。
零重力座椅、多屏交互成为新豪华符号。
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占比已超过八成。
理想用“移动的家”精准切入家庭场景。问界用科技豪华颠覆传统。
没有真功夫的“宾利梦”。终将破碎于时代车轮之下。
*
捷尼赛思的困境。是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集体缩影。
当中国市场从“唯品牌论”走向“体验为王”。
任何缺乏核心技术、文化认同与用户敬畏的“伪豪华”。都难逃出局命运。
这场败局给所有外来豪车的启示很简单——
在中国市场。没有真功夫的“宾利梦”。终将破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