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入局网约车:饮鸩止渴,还是另辟蹊径?

蔚来杭州销售负责人一句“乐道L60将试水滴滴高端专车”,迅速引爆舆论。这位负责人解释初衷是为“拓宽用户接触面”,让潜在消费者能在日常出行中亲身体验乐道产品。然而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的激烈,大批用户质疑:定位13万起的亲民座驾若真成了“专车”常客,普通买家刚到手的新车岂非转眼披上“营运”外衣?

乐道入局网约车:饮鸩止渴,还是另辟蹊径?-有驾

争议绝非空穴来风。业内早有“前车之鉴”警示重重风险。北汽EU5曾依托网约车市场迅速冲高销量,风光一时。可伴随市场饱和,其在私人消费领域几乎销声匿迹。广汽埃安的处境更彰显品牌认知困局——尽管奋力推出高端车型,对不少消费者而言,“网约车首选”的标签难以撼动。

对于开山之作乐道L60销量疲软、CEO离职、蔚来63亿巨亏的乐道而言,寻找销量突破口是当务之急。然而杭州负责人的“试点”思路,虽显急切却可能剑走偏锋。无论其出发点究竟是“用户触达”还是潜藏的“渠道冲量”,将品牌形象押注于网约车领域,对品牌高端化愿景不啻为一次冒险。

乐道入局网约车:饮鸩止渴,还是另辟蹊径?-有驾

这背后实则戳中了当前新势力普遍的两难痛点:在现金流高压下,如何平衡急需销量支撑与守护品牌长线价值?是效仿前辈们拥抱网约车快速“输血”,还是咬牙坚持直面私人消费市场的严酷厮杀?

出路探索:真正的“康庄大道”在何处?

核心技术突围: 如特斯拉通过Autopilot系统、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成功扭转低价印象。乐道能否依托蔚来的换电生态与智驾能力寻求突破点?

精准市场定位: 避免“上下通吃”的模糊战略,精准锚定核心客群,用差异化设计与独特体验塑造清晰认知,可参考极氪X对个性代步需求的深耕。

价值重塑:“平价”非原罪,性价比与品质感可并行不悖。 如小米SU7,初亮相便以技术直指高端,同时兼顾价格竞争力。乐道完全无需自陷“网约车换销量”的短视困局。

乐道入局网约车:饮鸩止渴,还是另辟蹊径?-有驾

当生存压顶,是慌乱择路,还是清醒筑路?乐道的两难亦是市场的考题。新赛道生存之战中,“饮鸩”一时解渴的诱惑虽大,唯有坚守品牌本心、踏准用户真实诉求,才能走出属于未来的大道通途。

面对战略抉择,新造车阵营已深刻体会:短期策略的权宜之计可能带来长期的品牌矮化阵痛。网约车并非救命良方,当方向盘握在专车司机手中,消费者心中的“驾驶座”很可能悄然转向别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