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为啥先盯着车门把手,我就是纠结那个隐藏式把手和电子外后视镜的组合,站那儿看了半天,差点忘了身边朋友敲了我一拳:你不是说关注动力和续航么?唉,车这种东西,细节反而最掏心窝。
先说价格吧,11.99万起,长安马自达EZ-60居然敢这么开价,我心里那个震惊,之前老觉得马自达这牌子,就是合资里的小贵谁也打不动,怎么这回直接杀入11万区间?我和修车师傅聊起这车,他眼睛一亮:这定价比预想低多了,你猜刚开始厂家报多少?我说不敢猜,20万起吧? 他笑,也就12万出头——样本有限,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惊喜。
讲真,这定价差点让我怀疑这还是马自达吗?据我理解,马自达以前的燃油车用的是日本母公司那套日系供应链,零部件真不少都是进口,所以成本高得不行。但这车不同,马自达的品牌挂着,生产和供应链统统是长安这边的国产体系。你想象一下,原本你买的可能得用进口面板、进口芯片,现在变成国内大工厂流水线做出来,成本立马拉下来不少。我没细想过,但估计这也是他们敢降价的原因之一(体感,非官方数据)。
有件事我得收回刚才的话。起先我还以为EZ-60空间大得吓人,毕竟4850毫米长的车,这尺寸放中型SUV里算挺大了。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前脸设计特别长,车头压得比同价位的零跑C10、长安启源Q07都要多,这就很微妙了。大家懂吧?车头长,挂发动机和电池的位置占了空间,实际乘座空间利用率没我想象的爽快。说白了,感觉空间秀气又不如价格那么甜。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感?你会在这种车上优先选空间还是颜值?(这段先按下不表)
动力上,纯电版配了190千瓦电机,电池容量77.94千瓦时,官方CLTC续航600公里,感觉中规中矩。增程版有1.5升发动机,72千瓦,纯电跑200公里,这点挺实用,但我跟同事商量起成本时,心算了一下(不算护航险啥的)普通电动车100公里的电费大概60块钱,这车增程版算下来,一公里加一块钱电和油,我心里那条便宜线又震了一下。这车油电双补,看起来特别适合南方四季和北方冬天都冷的人,你们觉得呢?
有人好奇这车为何敢标配TNT大屏+流媒体内外后视镜,在同价位里,这玩意真不常见。其实这就是供应链给力的体现。你想,不是复杂机械结构,就是一块屏幕和几个摄像头,国产供应链做下来,成本又降得足够,这些本该是高端车的奢侈品,现在成了入门配置。听说Max版还有米其林竞驰4 SUV大轮胎,这种配置下,运动感和舒适并存,真挺讲究。
说句经验,还有一个差别挺具体的。零跑C10和EZ-60放一起,零跑给你的是700km续航,但电机只有150千瓦左右。EZ-60续航没零跑高,但动力输出更猛,开起来那感觉其实国人更认可——你开过长安马自达老款车的人都懂,这家的底盘调教和动力响应是有灵魂的,换句话说不止拼数字,更拼体验。是不是买车就得这么折腾才有意思?
之前还看到网上有人说EZ-60丑,我不得不承认,封闭的前脸,分体大灯,隐藏门把手,对审美有点杀伤力。但这跟马自达传统的魂动美学完全无关,这车更像是长安做的另类尝试。讲真,我有点嫌麻烦,那个电子外后视镜和隐藏把手设计,冬天结霜了咋整?别跟我说自动加热,那玩意也不完全靠得住。
提到这儿,我自嘲两句,我之前以为所有中型SUV都该宽敞明亮,结果这车让我意识到,厂商有时候是权衡多方面利益,尤其是供应链和研发周期。长安马自达EZ-60用长安的国产供应链去撑马自达的品牌调调,这事儿有点像你用国产手机壳套在一部日本芯片手机上,成本省了,但体验上要打点折扣。这种魔鬼藏在细节里,开车的你怎么看?
说起那些购车权益,5000元高阶配置免费升级,终身零燃权益的优惠,还有600万驾驶辅助保障……数据看着美的很,我猜至少能吸引一批对新能源政策敏感的人。但我心里又纳闷了,真用得到么?毕竟买车不是保修卡,没这么多礼包也能开十年八年。你们会不会被这些花哨的权益打动?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一张朋友发给我的EZ-60实车,车尾的EV标志虽然小,但看得出厂家是想明显划分增程和纯电两个阵营,这种细节做得挺用心的。只是,这样拼凑出来的混合身份,能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心?这是还能聊聊的地方。
这车对比零跑C10和长安启源Q07,价格甚至还有点优势,配置一看就很讲究,这很夸张,但是质疑声也不少。很多老车迷问:你买车,是冲着马自达品牌还是长安的实惠?这让我想到了那句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到底还管用吗?
讲真,既然都跨界了,为什么不留点想象空间?说不定下一次真正的混动版,或者智能化更高的版本,能带来更惊喜。至于我,可能还是得开着这款车上路实测一段时间。毕竟,愿意做这种价位和配置的混血儿,也得试试到底值不值得。你会考虑入手吗?或者,哪种配置是你非选不可的呢?
我最后又看了看车门把手,夜晚灯光下那片反光,突然觉得,这小小细节倒挺有戏。车是机械,也得有点灵魂,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