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市上半场哨声刚落,各家车企的成绩单就陆续摆上了台面。
这半年,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车企们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些车企到底谁在闷声发财,谁又在咬牙硬撑。
比亚迪:销量王者的甜蜜烦恼
要说今年最风光的车企,比亚迪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上半年214.6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33%,这数字放在任何一家车企都是值得开香槟庆祝的。
但对比亚迪来说,这成绩单却有点"甜蜜的烦恼"——年初定下的550万辆年目标,现在才完成了39%。
550万辆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下半年每个月要卖出56万辆车,比很多车企一年的销量还多。这压力,估计比亚迪的销售团队头发都要愁白了。不过话说回来,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倒是表现亮眼,上半年47万辆的出口量已经完成了全年80万目标的过半。看来"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对比亚迪再合适不过。
消费者心里的小九九:比亚迪现在车型多到数不过来,从几万块的代步车到百万级的豪车应有尽有。但越是这样,消费者越纠结——买早了怕降价,买晚了怕涨价,这心理战打得比价格战还精彩。
吉利:上调目标的底气从哪来?
吉利今年可算是扬眉吐气,上半年140.9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47%,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成绩单漂亮到吉利自己都没想到,直接把全年目标从271万辆上调到了300万辆。
上调目标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意味着下半年每个月要多卖近3万辆车。吉利哪来的底气?看看星愿、星越L这些爆款车型就知道了,再加上银河、极氪、领克这些子品牌齐发力,吉利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策略算是玩明白了。
消费者心里的小九九:吉利现在车型更新换代快得跟手机似的,刚买的新车没几个月就成老款了。消费者一边骂"背刺",一边又忍不住被新车吸引,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
长安:稳字当头的"老司机"
长安汽车今年走的是稳健路线,上半年135.53万辆的销量虽然只增长了1.59%,但已经完成了全年300万目标的45.18%。这成绩单看着不惊艳,但胜在一个"稳"字。
长安的聪明之处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两条腿走路,不像某些车企孤注一掷押宝新能源。这种策略在当下市场环境下显得格外明智——既不会错过新能源的风口,也不会因为转型太快而摔跟头。
消费者心里的小九九:长安的车性价比一直在线,但总给人感觉少了点个性。买长安的车就像找了个老实人过日子——踏实是踏实,就是少了点心跳加速的感觉。
奇瑞:低调的出口冠军
奇瑞这位"理工男"一如既往地低调,连个明确的销量目标都没公布。但低调不代表没实力,上半年126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55万辆,继续稳坐中国车企出口第一的宝座。
奇瑞的策略很务实——行业发展好我就多卖点,行业不好我也要卖得比别人好。这种不给自己设限的做法,在当下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反而显得游刃有余。
消费者心里的小九九:奇瑞的车在国外卖得风生水起,但在国内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消费者买奇瑞时总忍不住想:这车老外都抢着买,应该不会差到哪去吧?
长城:SUV王者的转型阵痛
长城汽车曾经是SUV市场的绝对王者,哈弗H6更是长期霸占销量榜首。但今年上半年56万辆的销量,距离2021年定下的2025年400万辆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长城的困境很有代表性——传统优势领域增长乏力,新能源转型又面临激烈竞争。不过长城最近在新能源领域动作频频,或许能在下半年打个翻身仗。
消费者心里的小九九:买长城SUV的人都有个越野梦,但现实是99%的时间都在城市里堵车。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心有多野,路就有多堵"。
新势力:有人欢喜有人忧
新势力阵营今年分化明显。小鹏上半年19.72万辆的销量已经完成了全年38万目标的51.89%,算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P7+和MONA M03的爆火,让小鹏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理想则没那么幸运,虽然20.38万辆的销量看着不错,但距离调整后的64万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曾经引以为傲的周销量榜单如今已成历史,理想需要新的故事来打动消费者。
蔚来继续坚持高端路线,11.41万辆的半年销量距离44万的年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高端市场固然利润丰厚,但规模始终是个难题。
零跑以22.17万辆的销量领跑新势力,性价比路线显然很对当下消费者的胃口。但如何从"走量"转向"赚钱",是零跑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米汽车作为新晋玩家,仅凭SU7一款车就卖出了15.79万辆,这成绩让很多老牌车企都眼红。现在限制小米销量的不是订单,而是产能。
消费者心里的小九九:买新势力车就像投资未来,既期待它的智能化体验,又担心它的品牌能活多久。这种矛盾心理,大概只有真金白银掏钱的时候才能体会。
合资品牌:大象转身的艰难时刻
一汽、上汽、东风这些老牌车企集团,今年普遍面临合资板块下滑的压力。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汽通用这些曾经的销量担当,如今都在新能源浪潮中艰难转型。
不过这些车企的自主品牌倒是表现不错。红旗的销量持续增长,上汽的自主板块也在稳步提升。这说明老牌车企并非没有实力,只是需要时间调整战略。
消费者心里的小九九:买合资车的人越来越纠结——既舍不得合资品牌的品质口碑,又眼馋自主品牌的配置价格。这种选择困难症,估计还得持续一阵子。
写在最后
今年车市上半场已经落幕,下半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对车企来说,销量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对消费者来说,买车从来不只是简单的性价比计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车企在变,消费者在变,市场也在变。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汽车行业的变革大戏,精彩程度只会越来越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