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从崇明坐船回来,颠了一个多小时,邻座的老阿姨叹了口气:这辈子要是能坐着地铁回家就好了。谁能想到,这句话这么快就不再是梦了。
十月二十六号那天,长江底下传来一声闷响,不是江水,是机器的轰鸣。一条长达近九公里的巨龙,不,是隧道掘进机,在水下八十多米深处,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最后的对接。崇明线,这条全上海人念叨了十几年的线路,全线隧道就这么贯通了。二百多天,没日没夜地往前拱,创下了全国最长越江隧道的记录。从此,去崇明看花博会,吃农家菜,再也不用掐着轮渡的点了。
就在这条过江龙悄悄发力的时候,整个上海的地下都没闲着。你以为就崇明这一条线在搞大动作?那就太小看这座城市了。
从闵行的虹建路到宝山站,一条叫19号线的线路也敲锣打鼓地开工了,全长四十多公里,一口气设了三十四个站,几乎要把半个上海串起来。而在浦东,那条服务国际旅游度假区的21号线,铺轨机正以每天七十二米的速度向前推进,据说建成后,从川沙到高行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还有23号线,闵行开发区和紫竹高新区那些每天为通勤头疼的上班族,现在也能看到盼头了,吴泾北站的主体结构顶板已经封顶,离通车又近了一步。
这还没完,目光再往南看。连接临港新片区和东方枢纽的南汇支线,其中一个盾构区间也悄然贯通。这条线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临港那片热土跟市区的联系再快一点,更快一点。而更西边的示范区线,那个叫申平号的大家伙也开始掘进了,时速160公里,这哪是地铁,这简直就是贴地飞行,以后去青浦、去长三角周边城市,可能就是一两首歌的功夫。
六条线同时在地下穿行,总长超过两百公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从上海笔直地开到了南京,而且全程都在地下。这种规模和速度,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足以让人咋舌。它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张无形的网,把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是周边区域,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过去我们总说,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现在看来,上海的交通不只是先行,它简直是在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重新定义着这座城市的空间和时间。以后,住在城市远端不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城市本身,也因这些流淌在地下的血液而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所以下次再感觉到脚下传来轻微的震动时,别紧张,那不是什么意外,那是这座城市的心跳。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