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放眼咱们身边的大街小巷,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SUV车型好像一下子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无论是城市里的高楼之间,还是乡间的小路上,都能看到各种高高大大的SUV驶过。
很多人在考虑家庭第一辆车或者换车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选项往往就是SUV。
大家普遍觉得,这种车看着就大气,空间肯定也宽敞,视野还好,开出去感觉特别有底气。
这种想法推动着SUV的销量节节攀升,许多国产品牌也正是凭借着高性价比的SUV车型,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但是,在这股热潮的背后,一个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花十几万甚至更多的钱买一辆SUV,真的就是最明智、最划算的选择吗?
当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回归到每天柴米油盐的日常使用中,会不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其实伴随着不少的妥协和无奈呢?
咱们先从最实际的经济账算起。
买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用车的成本更是伴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在同一个品牌、技术平台也差不多的情况下,SUV车型通常要比同级别的轿车贵上一两万块钱。
这多出来的钱,很大程度上是为那个更高大的车身外壳和所谓的“气派”买了单。
不少业内人士都清楚,现在市面上大量的城市SUV,其底盘、动力系统甚至内饰,都和同门的轿车是共享的。
说白了,就是把轿车的底盘升高,再换上一个SUV的“马甲”,身价就能往上涨一截。
车企当然乐于这么做,因为利润更高,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性价比的降低。
用同样的预算,我们本可以买到一辆配置更丰富、技术更成熟的轿车,却为了一个“高大”的外观,选择了一款配置可能相对基础的SUV。
这还只是第一笔账。
买车之后,油耗是绕不开的话题。
SUV因为自身结构的原因,在油耗上天生就处于劣势。
首先是重量,一辆紧凑型SUV的重量普遍在一吨半以上,而同级别的轿车大多在一吨二到一吨三左右。
这多出来的几百公斤重量,每一次起步、每一次加速,都需要发动机消耗更多的燃料来驱动。
其次是风阻,SUV车身更高、迎风面积更大,在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也远大于线条流畅的轿车,这同样会直接转化为更高的油耗。
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发动机技术进步了,很多SUV都用上了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比如1.5T,应该会省油。
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小马拉大车”的现实问题。
当一台排量不算大的发动机,要去驱动一个沉重的车身时,尤其是在城市拥堵路段频繁启停的情况下,发动机不得不长期维持在较高的转速区间工作,才能获得足够的动力。
这种高负荷的运转状态,非但不能省油,反而会让油耗数字变得相当“可观”。
所以,当看到朋友的轿车百公里油耗只有六七个,而自己的SUV轻松就上到十个甚至更多的时候,这背后其实都是物理规律在起作用。
日积月累下来,这笔油费开销可不是个小数目。
接下来我们聊聊大家最看重的“空间”和“实用性”。
很多人选择SUV的首要理由就是“空间大”。
确实,SUV的垂直空间高度有优势,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通常会比轿车更宽裕,后备箱的开口也更大,放取大件物品似乎更方便。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大”的实际利用率究竟有多高呢?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年当中需要把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的机会屈指可数。
大多数时候,后备箱里放的无非是些日常杂物,一个标准三厢轿车的后备箱深度和规整度,往往更能满足储物需求。
反而SUV因为底盘高,后备箱地台也相应更高,搬运一些沉重的行李或者物品时,反而要比轿车更费力气。
至于乘坐空间,五座SUV和五座轿车的核定载客人数完全一样,并不能因为车看起来大就能多坐一个人。
而现在流行的七座SUV,其第三排座椅对于成年人来说,大多只能是短途应急,长时间乘坐的体验相当糟糕,更像是两个“小板凳”。
而且,一旦启用了第三排座椅,后备箱空间就所剩无几。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那两个闲置的座椅只是增加了车身重量,默默地消耗着更多的燃油。
如果家庭确实有七人同行的刚性需求,空间布局更合理、乘坐更舒适的MPV车型,才应该是更务实的选择。
再谈谈驾驶和乘坐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SUV的高坐姿确实带来了更开阔的驾驶视野,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种高坐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驾驶SUV时,驾驶员的腿部通常是比较垂直弯曲的,接近于坐椅子的姿态,长时间驾驶下来,腿部和腰部更容易感到疲劳。
相比之下,轿车的坐姿更低,双腿可以更自然地向前伸展,整个身体能更好地被座椅包裹,长途驾驶的舒适度普遍更高。
对于乘客而言,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由于SUV的重心偏高,悬挂行程也更长,为了在转弯时抑制车身侧倾,悬挂系统通常会调校得偏硬一些。
这就导致在通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面时,车身的弹跳和晃动会比轿车更加直接和明显,尤其是后排乘客,很容易感觉到一种坐船似的忽悠感,对于容易晕车的人来说很不友好。
同时,高重心也必然会牺牲车辆的操控灵活性。
开轿车时那种人车合一、指哪打哪的精准感,在SUV上是很难体验到的。
在高速行驶需要紧急变线避险时,SUV车身的反应会显得更迟钝,侧倾幅度也更大,给驾驶员的信心自然不如重心低、更贴地的轿车来得足。
最后,我们还需要澄清一个广泛存在的误区,那就是把城市SUV等同于越野车。
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梦想,觉得开上SUV就能去翻山越岭,征服各种烂路。
实际上,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城市SUV,其本质就是一台“加高了的轿车”。
它们采用的是和轿车一样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底盘的强度和悬挂的行程都无法应对高强度的越野路况。
偶尔走走坑洼不平的土路或者上个马路牙子还没问题,但真要开去爬山涉水,很可能会对车辆的底盘和悬挂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它们配备的四驱系统,也大多是为了提升在雨雪湿滑路面上的行驶稳定性,与硬派越野车那种带差速锁、能够进行极限脱困的专业四驱系统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把城市SUV开去越野,就像穿着一双增高鞋去跑马拉松,不仅不合适,还很危险。
总而言之,选择SUV还是轿车,并不是一个谁好谁坏的绝对命题,而是一个是否适合自己家庭实际需求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用车场景绝大部分是在平整的城市道路上,追求的是经济性、舒适性和驾驶的便利性,那么一辆轿车可能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跟风选择一个看似“全能”的SUV,最终可能会发现,我们为那些很少能用到的“功能”付出了太多日常的成本和舒适性的妥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