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M9订单破2万,理想问界老板的安眠药该加量了

最近车圈又出了个狠人,吉利银河M9。24小时小定干了2万3,就问你怕不怕?讲真,这数字一出来,我就知道,理想问界那帮哥们儿,当晚的安眠药估计得加量。

这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性价比,别闹了,这个市场现在还有温良恭俭让吗?没有了。这就是标准的掀桌子打法,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别人的蛋糕端走了,那银河M9这操作,是直接把餐厅的煤气罐给拧开了,属于标准的“自爆卡车”战术,而且是带GPS导航直奔对手老家的那种。同行看了都得傻,说好的存量竞争,你这怎么直接开始摇人了?

吉利M9订单破2万,理想问界老板的安眠药该加量了-有驾

所谓20万级的价格,50万级的体验,这话术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搁在以前,这就是吹牛逼。但现在,这就是新世界的通行证。因为用户真的吃这套。你说他堆料?是是是,他就是堆料,而且是按着你的需求清单,一项一项给你打勾,最后还送你几个你都没想到能要的。加大加大加大。

比如空间,他们管这叫“三进大宅”。听听,这词儿,不知道的以为是哪个房地产中介跳槽来卖车了。但你别说,还真有点意思。5米2的车长,超过3米的轴距,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个移动的压缩毛巾,看着不大,一进水,哦不,一坐进去,嚯,别有洞天。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最关心的其实是第三排。这么多年,绝大多数七座SUV的第三排,本质上就是个反人类设计,学名叫“宠物专座暨短途仇人限定席”,坐进去一米八的汉子,出来的时候得被人扶着,感觉像是刚参加完一场缩骨功的极限挑战。但银河M9这个,居然能150度躺倒,还给你开了个大舷窗。这是什么?这是人权。这是对第三排乘客基本尊严的捍卫。光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家庭用户心态爆炸了。

还有那个副驾的宠爱椅,带无缝腿托。讲真,这玩意儿就是给老婆设计的,属于家庭地位稳定器。你敢不选这个配置?那你回家的路可能比NOA开的还崎岖。二排那个9.1L的智能冷暖冰箱,夏天冰可乐,冬天温牛奶,这已经不是交通工具了,这是一个移动的能量补给站。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自家水滴还在裸奔,地球人的家用车都快成星际战舰了。

吉利M9订单破2万,理想问界老板的安眠药该加量了-有驾

再聊聊智能,这更是重量级。Flyme Auto 2 AI座舱,听着就很有灵性。多屏联动,超拟人智能体Eva。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要把你养成一个废物。以前开车,你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现在开车,你只需要负责呼吸和思考人生,剩下的交给Eva。它能听出你声音里的疲惫,提醒你前方有学校,甚至可能比你老婆还懂你。

自动驾驶更是典中典。城市无图NOA,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在一个它完全不认识的地方,它也能装作很熟的样子带你走。这不就是每个刚进公司就得接手烂摊子的实习生的日常吗?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是什么?不是算力,不是激光雷达,是玄学。它的关键不在于能识别多少红绿灯,而在于能不能预判旁边那辆老头乐下一步准备往哪儿横穿马路。只要大爷躺得快,你一百个激光雷达都没用。所以,吉利这个方案,其实是在赌,赌路上的神经病没有它的算法迭代快。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比作修仙好像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吉利M9订单破2万,理想问界老板的安眠药该加量了-有驾

当然,这种把所有配置拉满,价格打到骨折的玩法,本质上是一种“发疯文学”。吉利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要用一个别人根本无法拒绝的价格,给你一个别人需要加钱才能拥有的全部。卷死他们!必须的!这种打法,短期看是自损八百,伤敌一千;长期看,是在重塑整个市场的价值锚点。

以前,大家默认,好东西就是贵。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的信仰光环。这些都是品牌玄学,你跟用户谈性价比,他跟你谈人生和梦想,这天就没法聊。但现在,吉利这种“莽夫”冲进来了,直接把玄学给你干碎了。他告诉你,好东西也可以不那么贵,梦想也可以打包批发。

所以买这车的人图啥?图的不是50万的体验,图的是看理想和问界老板们那精彩的表情。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价格体系、用户心智,被一个不讲武德的家伙一榔头给敲了个稀巴烂。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Priceless。

所以,银河M9的热销不是偶然,它是一种必然。在一个所有人都想体面的时代,那个第一个站出来掀桌子的人,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但至少,他让这场荒诞的戏剧,变得好看起来了。这就够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