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大爆料!
车圈又炸了!
这回不是新车发布,也不是价格跳水,而是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二手车保值率”这事儿,被一帮“聪明人”玩出了新花样!
说白了,就是有人在悄悄地“操盘”二手车市场,让一些本该贬值的老车,硬是能卖出“新车价”!
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猫腻?
今天,用车社就带您深挖一下,这背后到底是谁在“割韭菜”,咱们普通老百姓又该怎么避坑!
这事儿吧,一开始我也是将信将疑。
毕竟,谁都知道“车是消耗品”,买回来就贬值,这是硬道理。
可最近,我身边就有朋友,看上一辆开了三年的某品牌SUV,车况嘛,说实话,就那样,但价格?
嘿,离当年的新车指导价,也就差个一两万!
我当时就有点懵,这车难道是“越陈越香”的茅台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深入研究了一下。
发现,这并非个例,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操作!
您想想,现在市面上,新车价格卷得飞起,很多品牌都在打价格战。
这时候,一些“聪明人”就把目光瞄准了二手车市场。
他们发现,如果能人为地制造某款车型的“稀缺感”或者“保值神话”,那就能狠狠地赚上一笔。
怎么制造呢?
我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说。
第一招,就是“饥饿营销”的二手车版。
您知道,现在很多热门新车,都要加价、等车。
这帮人就把这个逻辑,复制到了二手车上。
他们会囤积一些本来市场存量就不少,但通过一些渠道,比如,故意压低某些车型的信息曝光度,或者找一些“托儿”在网上疯狂“安利”,说什么“这款车三年了,还是跟新车一样保值!”
“市场上的都卖光了,就剩我这几台!”
您说,这招儿管用吗?
管用!
因为咱们老百姓,特别是对汽车不太懂的,最容易被这种“稀缺”和“保值”的宣传给忽悠了。
一听“保值”,就觉得自己的钱没白花,买个车还能“投资”,这心理一上头,价格什么的,就没那么重要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被这一套忽悠瘸了。
他想买辆家用轿车,看来看去,觉得某款国产轿车挺好,空间大、配置高。
结果,他去二手车市场一看,发现这款车,三年左右的车龄,价格居然比两年车还高!
再一问,车商笑眯眯地说:“您有所不知啊,这款车现在市场太火了,新车要等三个月,二手车也抢得很!
这车,您现在不买,过几天就没了!”
我朋友一听,这还得了?
立马就刷卡了。
结果呢?
几个月后,他发现,市场上这款车,二手车源突然多了起来,价格也开始松动。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韭菜”!
这还不是最狠的。
第二招,就是“技术流”的保值神话。
有些车,本来技术上已经不算领先,甚至有些小毛病,但经过一番“包装”,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保值神器”。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车商,他跟我说,有些车,比如一些老款的合资品牌SUV,虽然现在看来配置落后,但因为当年“皮实耐用”的名声在外,而且保有量也不算特别大,他们就会抓住这一点。
怎么操作呢?
他们会找一些懂车、懂行的技师,把这些车进行“翻新”。
您别以为翻新就是简单擦擦洗洗,他们会把一些关键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进行深度检查和维护,甚至更换一些磨损严重的零件。
这样一来,这些“翻新车”开起来,可能比一些没怎么好好保养的“原版二手车”还好开。
然后,他们再配合一些“专家”的解读,比如“这款发动机,虽然是老技术,但经过时间检验,稳定得一批!”
“这车的设计,放到现在依然不过时!”
之类的话,就把这些车包装成“经典”、“值得收藏”的车型。
我记得有个车主,买了一辆开了五年的某德系品牌轿车,价格堪比同级别两年的日系车。
他当时也是被“德系品质”、“操控无敌”这些话忽悠瘸了。
结果,开了一段时间,发现小毛病不断,维修保养费用更是高得离谱。
他这才明白,所谓的“保值”,只是商家为了卖高价,而刻意制造出来的假象。
更可气的是,有些车商还会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玩“猫腻”。
比如,他们会故意模糊一些车辆的真实信息,比如事故记录、维修历史等等。
您去买车,他可能就跟您说“这车没出过大事”,但实际上,这车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碰撞,只是被“修复”得看不出来。
我有个朋友,就差点踩雷。
他看上一辆车,车况看起来确实不错,价格也比市场价低不少。
他当时就觉得捡到宝了,结果在交易前,他多留了个心眼,找了个懂车的朋友陪他去验车。
结果,朋友一眼就看出,这车明显有过大修的痕迹,而且发动机的某个部件,明显不是原厂的。
再一查,发现这车之前有过一次严重的事故,只是被车商“处理”得很好。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问了,那咱们普通老百姓,怎么才能不被这些人“割韭菜”呢?
别急,用车社这就给您支几招,保您在二手车市场里,少走弯路,甚至还能捡到漏!
第一招,就是“多看多问多比较”。
千万别听信一家之言,也别被一时的“保值神话”冲昏头脑。
多去几个不同的二手车市场,多看几辆同款车型,多问几个不同的车商。
把价格、车况、配置都摸个门儿清。
第二招,就是“找懂车的朋友帮忙”。
如果您自己对汽车不太懂,那找个懂行的朋友,绝对是您最坚实的后盾。
让他们陪您一起验车,从发动机、变速箱到底盘、内饰,细细检查。
一个好的验车师,能帮您省下多少冤枉钱,您都想不到。
第三招,就是“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查询”。
现在有很多第三方平台,可以查询车辆的维修保养记录、出险记录等等。
虽然这些记录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也能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第四招,也是最重要的一招,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记住,车就是车,它有损耗,有贬值。
不要想着买辆二手车还能“升值”。
把心态放平,您买二手车,是为了省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用车需求,而不是为了“投资”。
一旦您抱着“投资”的心态,就很容易被那些“保值神话”给忽悠了。
说到底,这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神话”,不过是有人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的心理,玩的一场“游戏”。
而咱们作为消费者,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去追寻那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今天这事儿,您怎么看?
是不是觉得,这二手车市场的水,比想象的还要深?
您在买二手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葩的事情?
或者,有没有什么关于二手车保值的好办法,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让大家都学习学习!
毕竟,咱们用车社,就是要给大家提供最实在、最接地气的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