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哪吒汽车的消息可真不少,但听起来都不太妙。
特别是从泰国那边传来的一则新闻,像是在本来就不太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澜。
消息说,哪吒汽车可能需要向泰国政府退还一笔高达20亿泰铢的补贴,换算成咱们人民币,大概是4.38亿元。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很多人一听就纳闷了,好端端的,怎么在国外还要被追着要钱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事儿跟它在国内的处境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好好捋一捋。
先说说泰国这笔钱的事。
这事儿其实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哪吒做了什么违规操作,更像是一场没能完成的“业绩对赌”。
泰国政府为了鼓励全球的电动车企业去他们那儿投资建厂,搞了一个挺有吸引力的补贴政策。
这个政策的玩法很直接,就是“我先给你一笔钱,帮你把厂子开起来,但是咱们得签个协议,你得保证一年能生产出多少辆车来”。
这个做法对车企来说,尤其是一些资金链不算特别雄厚的造车新势力,吸引力非常大。
相当于政府先借你一笔无息的启动资金,帮你渡过最难的开局阶段。
哪吒汽车当时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跟泰国方面签了协议,承诺2024年要在当地的工厂生产大约1.9万辆电动车。
作为回报,泰国政府就预先支付了这笔将近4.4亿人民币的补贴金。
协议签了,钱也拿了,接下来就该埋头干活了。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
眼看着2024年都过去快一半了,哪吒在泰国的工厂交出的成绩单却有点拿不出手。
满打满算,只生产了4000多辆车。
这个数字离1.9万辆的目标,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简直是天壤之别。
按照这个生产速度,到年底别说完成任务,能完成一半都得烧高香了。
所以,泰国政府那边现在提出可能要追回这笔补贴,是完全按照当初的合同办事,合情合理。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泰国政府苛刻,而在于我们必须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哪吒连这个看似已经到手的“福利”都接不住?
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生产线开足不了马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只盯着泰国看了,必须把目光转回国内,因为哪吒汽车的“根”在这里。
任何一家企业想在海外市场大展拳脚,都必须有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本土市场作为大后方。
这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根扎得足够深、足够牢固,才能吸收充足的养分,让树冠长得枝繁叶茂。
如果树根都已经开始出问题,甚至腐烂了,那指望远方的几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来拯救整棵树,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哪吒在国内的状况到底怎么样了呢?
用一个词来形容,可能就是“焦头烂额”。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哪吒的负面新闻就没断过。
先是公司内部,前不久网上流传出一段视频,说是哪吒汽车的CEO在公司总部被员工们团团围住讨要薪水。
一家公司如果连员工的工资都开始出现支付困难,那它的资金链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大家心里也就有数了。
这可是最基本的运营成本。
再看外部,追着哪吒要钱的队伍也越来越长。
上海有一家广告公司,因为长期被拖欠服务费,一纸诉状直接向法院申请对哪吒汽车进行破产清算。
这可比普通的讨债官司要严重得多。
申请破产清算,潜台词就是:“我觉得你已经彻底没能力还钱了,干脆把你所有的家当都清算变卖,能还我多少算多少吧。”这对于一个还在运营中的品牌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除了广告公司,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和经销商也纷纷站出来,讨要被拖欠的货款和销售返点。
可以说,哪吒的整个商业链条,从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到下游的销售渠道,都出现了信任危机。
最核心的销量数据,更是直观地反映了它的困境。
想当年,哪吒汽车也曾是造车新势力里的一匹黑马,在2022年甚至一度登上了新势力年度销量的冠军宝座,那是何等的风光。
可是好景不长,进入2023年之后,尤其是在竞争白热化的2024年,哪吒的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根据公布的数据,今年5月份,哪吒全系车型的交付量勉强过万,只有10113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超过22%。
在如今这个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品牌动辄月销三四万辆的市场里,哪吒的这个成绩已经完全被边缘化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泰国的问题,答案就清晰了。
家里已经“四处起火”,员工的工资、供应商的货款都成了难题,销售市场节节败退,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吒哪里还有多余的资金、精力和资源,去全力支持远在泰国的生产和扩张呢?
所以,泰国工厂完不成产量目标,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这根本不是一个孤立的海外经营失误,而是国内市场全面危机的直接投射和延伸。
曾几何时,“出海”被很多国内车企看作是摆脱国内市场“内卷”的一条出路。
哪吒汽车也确实把泰国市场当成了救命稻草,一度把所有的宣传重心都放在了“热销泰国”上,试图营造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繁荣景象,希望能借此提振国内消费者的信心。
但现实给了它沉重一击。
哪吒的经历,也给所有正在或者准备出海的中国品牌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那就是,海外市场不是避风港,而是一个规则不同、挑战更大的新战场。
想要在海外立足,靠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首先你得有钱,有持续投入的资金;其次你得有好的产品,产品力是通行全球的硬通货;最后,你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来为你持续输血。
看看同样在泰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比亚迪,它为什么能成功?
因为它在国内市场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技术储备、品牌声誉还是资金实力,都足以支撑它稳健地进行全球布局。
所以说,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我们乐于见到更多的“中国制造”驰骋在海外的道路上。
但这背后需要的是企业扎扎实实的内功和健康的经营模式。
像哪吒这样,在国内根基未稳的情况下,就急于在海外豪赌,最终很可能落得个两头都落空的局面。
而对于那些已经选择了哪吒的普通车主来说,现在的心情恐怕是复杂的。
眼看着企业的处境风雨飘摇,自己爱车的未来也变得不确定起来,后续的维修保养还能不能得到保障?
想卖掉换车,二手车的价格又会跌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