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撤销9家网约车牌照,平台整改不到位,司机和乘客担心权

事情就得这么说,日子总是得过,车总是得开的,可问题也总是在路上。最近齐齐哈尔那边一下子撤销了9家网约车平台的许可证,连T3出行也在里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事背后到底说明了啥?故意给小公司穿小鞋吗?还是说平台只想着赚快钱,不在乎营运安全?

咱得先捋清楚,网约车平台这几年成长得飞快,感觉遍地都是打车软件。但你用哪个,都得有背后公司的支撑。公司正常运转,司机靠得住,乘客才敢坐对吧。但你听说了没,这9家公司,连个日常办公场所都整不上,有的连安全员都没到岗。说白了,有点儿甩手掌柜那味。从平台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都想着怎么挣钱,却没人搭理“出了事怎么办”。

咱们大老百姓最怕什么?就是路上遇到点麻烦,找人没人,打电话没人接。说安全管理,表面都能写几页PPT汇报,真到事儿上了,估计就一个字“等”——等领导来、等平台反应,可出门打车谁有时间等啊?

齐齐哈尔撤销9家网约车牌照,平台整改不到位,司机和乘客担心权-有驾
齐齐哈尔撤销9家网约车牌照,平台整改不到位,司机和乘客担心权-有驾
齐齐哈尔撤销9家网约车牌照,平台整改不到位,司机和乘客担心权-有驾

这次,政府给的时间也不短,说整改就整改,给了一个月,时间不赶不忙,可到头来,9家平台硬是没有拿出个正经说法,也没见到实际整改动作。到底是摆烂,还是根本没能力整改?还是根本把公家的通知当耳旁风?

所以,有人说,这是行业洗牌,谁没能适应规则谁就得出局。这话对,也不全对。对老实开车的师傅们来说,平台不靠谱,吃苦还是咱司机自己。比方说,今天一个平台“消失”了,账户里的钱提不出来,保险没人管,工资卡上一个红色感叹号,谁为咱兜底?

再说说安全生产法。有些人总觉得那是对大企业、工地、电厂才用的,跟网约车没啥大关系。可实际上,只要你招司机、跑业务、拉人,这就是“生产”,就是“经营”,就得遵守最基本的安全规矩。真出事了,根本没地方讲理。

这一回,政府出手,也是杀鸡给猴看。你别以为地方交通局都是纸上谈兵,真到了红线就得下手,政策压顶谁都躲不掉。对那些一直“摸鱼”、蹭合规边的公司来说,就是一盆凉水泼头上,让他们清醒清醒。

也有人为这些平台喊冤,说是不是政策太严、流程太复杂,才搞得公司人心惶惶?可是你说,连办公室都不开,连安全员都配不上,这也太不当回事了吧。作为平台,拿着用户的钱、司机的信任,那是一份责任,不是随便糊弄的买卖。

当然了,对于普通用户和司机来说,更关心的是,咱以后还能不能正常打车、跑单,有没有新的平台进来,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这事闹大了,可能会“劝退”一些还没上岗的新平台,让市场上选项变少。但你要真遇上跑路的平台,受害最大的还是这些依赖平台吃饭的司机和打车的乘客。

也许有人会说,淘汰几个服务不达标的平台是大势所趋,能留下来的一定是更专业、更负责、更能对用户负责的公司,这未必不对。可现实哪能那么理想?只要市场还在博弈,谁也说不准下一个“雷”是在哪爆。毕竟,网约车平台的发展,就是在各种事故、罚单、教训里一步一步爬出来的。

这里再挑一句,划重点:这次不是一家,是9家一锅端,包括T3这样在全国还有名字的公司。说明啥?不是个别偶然,是行业性通病。大家都觉得大不了挨个罚钱,结果这次政府直接动真格。平台开着玩,干着干着就“退场”,那责任谁兜底?

还有一点,齐齐哈尔这地方不大,但政策执行倒挺狠,比北上广一线还严实。你说,是不是说明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行业规范了?过去年头,网约车乱象一堆,“套牌车”“黑司机”“平台跑路”,乘客受伤、司机维权——闹到最后,都成了大新闻。这回,干脆提前下手,把不靠谱的都赶出去,宁可市场小点,也不能乱了。

再往深里想,平台本质上就是个撮合生意,但既然肩上扛着“网约车”四个字,就不能做甩手掌柜。一旦用户和司机对平台完全失去信任,那行业的根基就塌了。你看以前O2O互联网,倒了一堆平台,最后剩下的不是做得最猛的,是能熬得住、能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的公司。

那司机们咋看这事?有人觉得,平台严一点、监管紧一点没啥不好。真要是随便哪家都能混牌照、混上线,那合法司机苦干一辈子还被人“割韭菜”,那才叫没道理。可是,监管要是太严、门槛太高,最后只剩一两家巨头,那司机选择面也窄,抽成也高。

乘客呢?其实跟司机想法一样,谁不想叫车能安全、司机靠谱、出了事平台能管到底?现在是强制平台都得有办公场所,都得有安全保障,其实就是在帮乘客和司机“托底”。短期看选项少了,但长期看,是在“养肥市场的根”。

又有人问,这回撤销9家,是不是干脆把“旧账”清了,将来再来一批新公司?万一那些新平台变着法子钻空子,怎么办?其实谁也说不好。但可以肯定,平台做得不规范、管理跟不上迟早都会出事。现在就清清楚楚告诉你,哪怕租着写字楼、请着俩临时工也没用,放空壳公司必须出局。市场不是协商,是用规定说话。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市场都要让最懒、最滑头的公司占便宜。政府的这次操作,其实是给全行业打个样。不是谁能抢先做大,就能一直躺着赚钱。谁想在这碗饭里多吃两口,别光惦记赚快钱,久远点,得有担当、有系统、有底线。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你打车用哪个平台,怎么评价它的服务?你觉得平台最该管好司机,还是首先要把自己管明白?万一遇到平台倒闭,你心里会不会怕?有啥愿望,欢迎留言说说。

网络打车这事,看着方便,实则门槛越来越高,有行政的,有技术的,还有责任心的。不光是哪个司机跑得快,更是看哪个平台能撑得住监管,扛得住压力,护得了用户。就看这回,各家公司能不能明白过来,别光想着赚钱,也得对得住坐车和开车的每一个人。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